议论文类课文阅读理解|议论文类课文阅读指导

2024-01-09   来源:综合论文

                                       议论文类课文阅读指导

议论,或出于口,或见于文字。议论文就是使议论内容形成文字,进而写成的文章。议论文的核心应该是说话人的主张、观点,称为论点。阅读议论文,一要弄清文章的论点,二要研究作者怎样论证论点。这样才能对论点是否正确、论证是否合理发表意见,或者接受,或者补充,或者反驳。实际上,读—篇议论文就是和一个议论者进行交流。

好的议论文,并不只是讲大道理。读议论文,必须要有自己的发言权,也就是对论点和论证有自己的看法,这对全面发展理性思维能力很有帮助。文章无非就是表达事理人情,“理”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学会“说理”,就需要读议论文。议论文不仅要阐释道理,还要多方论证。阅读议论文,能从中了解是非曲直、美丑善恶的道理和方方面面的知识,能提高思想、丰富知识、发展理性思维能力。

一、在浏览中,要注意句式特点。尽快发现“议论”

要将精力集中在议论性的语句上,这是一种感悟。感悟能力可以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增强,变成一种自觉意识。在读议论类课文时,要抓住判断句和概括性较强的语句,因为它们最适于表达作者的观点。下面来看一篇议论文,这是历史学家吴晗先生写的《谈骨气》:

1.总提观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开宗明义的一句话讲中国人和骨气的关系。

接着引述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三句话是讲人的品格,作者作了解释:“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作者的解释带有他的理解,也是议论。大丈夫的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就叫做有骨气。这就是作者的观点。

下面是依据历史进行说理分析: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议论文表达作者的情感历程,是通过有气势的语句来完成的。这句话很雄壮。

然后是一个转折: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者用科学得体的语言论述如何继承先人的精神,下面就要举出一些值得学习的典范加以论证。这篇文章的思路非常清楚:要有骨气。骨气是一种英雄气概。在拉拢收买、艰难困苦、威胁利诱面前,有骨气的人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坚定的立场、美好的操守。

2.举例论证

(1) 第一个榜样是文天祥。作者在写文天祥时选了一个片段,就是文天祥抗元被俘,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

文天祥“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做到了“威武不能屈”。

这个事例为人所熟知,作者认为孟子所谓大丈夫的品节在文天祥身上有了全面体现。

(2) 文天祥是名人,另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不知姓名的人,因为拒绝了嗟来之食而饿死,出自《礼记》。“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写得明白如话。

“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看他的脸色”。

这个穷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这种骨气是贫贱不能移。

(3)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古代的,下面作者又选了现代的例子:闻一多。

“他是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

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中就表彰了闻一多的精神。此处引用了《别了,司徒雷登》的原文:“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这就是民族的英雄气概。

作者用事实说话,列举了志士、平民、战士,把中国人民所崇尚的骨气解释得非常清楚。

举例论证可以让人想到更多事例,刘胡兰也是有骨气的。本文作者议论的目的是为了呼唤继承、培养、发扬民族的英雄气概。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想到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

最后结尾是围绕这一点,指出孟子的话直到现在还有积极的意义。作者呼唤:“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观点事实极为清楚。

发现议论点,争取主动和作者交流。把握文章中的“理”,了解文章中的“事”。《谈骨气》的中心就是文章开始的几段话,不能被收买,不怕折磨,不怕威胁,这是英雄气概。这样,文章的要点就把握住了。

二、梳理文章中的“议论”。体会作者议论的目的,提取或概括中心论点,把握全文中心意思

精读还应该梳理文章中的议论。有的文章中议论性的语句较多,如《谈骨气》,作者提出骨气在不同时代、不同阶级那里含义有区别。但是有一点是不应该变的,那就是为了人民利益、民族利益,坚定自己的立场、信仰、操守。这是作者的观点。此外在讲“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的时候,作者也加以引申:吃了这碗饭之后该怎么办?这也是一种议论。所以,要梳理文章中作者的论点和围绕论点所作的发挥,这样就会对议论的中心把握得更准确、更牢固、更全面。

示例:林家箴的《说“勤”》:

议论点不止一个,但总体来看是要提倡一种治学态度。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

引用俗语强调“勤”。

俗话之后就是雅话:“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这就过渡到文章的论题上来:“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作者于是提出自己的观点:“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索,勤实践”,多角度、多层次地诠释了“勤”。珍惜时间是前提,勤应该表现在学习、思考、探索、实践上。

所以结论就出来了:“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这篇文章,更值得借鉴的是,作者分段论述,每个段落用短小精悍的语句加以概括,实际上都是论点:

第一,勤出成果。

第二,勤出智慧。

“勤出成果”。举的事例有马克思写《资本论》,司马迁著《史记》,歌德创作《浮士德》,陈景润破解“哥德巴赫猜想”。这些成功人士都很勤奋。

“勤出智慧”也举了例子。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小时候口吃,因勤奋练出口才。一个姓陈的人,反应很迟钝,但他勤读苦读,成了博学之士。这些事例印证了勤出智慧。

这篇文章的观点就是讲“勤”,主要是针对做学问而言。要想有精深的造诣,必须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伟大人物的成就和他们一生的勤奋分不开;即使资质差,也可以成为有智慧、有知识的人。

所以,全文得出这样的结论:“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又引了一些格言:“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作者号召深刻体会“勤”的含义。

这篇文章的议论不是一句话,而是从几个方面分别解释。这就意味着在读议论文时,要归纳所有论点,概括全文的中心论点。

读议论文不是为了消遣,是要增长见识,开拓眼界,提高觉悟。这是中学生在发展思维能力、树立品格信仰、继承前人的优良道德和文化传统上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示例:戏剧家曹禺先生的文章《读书与做人》,题目就表明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人需要读好书。

“我83岁了,现在回想起来,最懊恼的是读书没有读专。”

隐含着一个意思:青年朋友读书要“专”一点。

“读过之后真正用到的也不多。”

隐含一个观点:读书应该“专”,那“专”究竟是什么?可能是根据专业特长来读书,也可能是指专心致志读书。学以致用,这也是隐含的意义。

“面对年轻的中学朋友,我希望你们要从中学开始想。”

想什么?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人类、对国家、对社会有怎样的益处”。进而就要想,“要读书,读好书。要在好书的指引下,做一个大写的‘人,‘人这个字,就这么一撇一捺,但真正做一个大写的人确不容易”。这一段就把做人和读书融合在一起。这个问题,不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说清的。所以读议论文,有时一篇文章能让人终身回味、终身思考。

这段话的重要信息提取出来就是:

要读书,读好书。书中有很多导师,书中有很多朋友,要在好书的指引下,做一个对人类、对国家、对社会有益处的大写的“人”。

读议论文的时候,不仅要发现议论,而且要处理议论。梳理文章中的观点,整合观点,体会作者议论的目的,提取概括中心论点。由此培养发现、整合观点的能力。

《谈骨气》这篇文章关键之处在于作者以孟子的话为线索,以古往今来的事例为依据,诠释中国人骨气的本质、特征。作者还有一个观点,就是孟子的话直到今天还有积极意义。

这篇文章最核心的信息可以用三句话概括:

我们中国人历来是有骨气的。为正义,拒绝高官厚禄收买,不怕贫穷困苦折磨和强暴武力威胁,这是有骨气的行为。我们应当继承民族精神,做有骨气的人。

骨气要表现在行为上,而不是理念上。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心是号召大家做有骨气的人。

三、审视作者选取、使用论证材料的意图和效果。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不少议论文都是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材料的选取就有一定的规律。比如,吴晗先生选取文天祥,就没有再选岳飞,尽管他们都很有名;另选的是一个穷人的事例。这两个人都是古代的,再选取一个现代人的例子,论证就做到了全面、科学。

1.审视

(1) 论证材料是否与文章的观点和主张有密切的关系。比如,林家箴先生的《说“勤”》,勤出成果,选的是有巨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很勤奋。

(2) 作者使用的这些材料是否证明自己的观点主张。作者使用的材料如果和观点脱节就是败笔。可以设想《谈骨气》换用别的材料能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审视实际上是一种思考,是一种琢磨,甚至在审视中要有假想。

2.体味

(1) 议论性语句在表意上是否明确、严谨,是否合于逻辑。

比如《说“勤”》提出一个观点:大凡有成就者,都有“勤”作保证,进而论述“勤”与“不勤”各自的结果。所以议论显得明确、严谨、合于逻辑。

(2)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否得当,特点鲜明的句式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反问句、比喻句、排比句的效果又怎样。

在《纪念白求恩》中,毛泽东提出了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在歌颂白求恩的精神之后写道,白求恩因公殉职,我们都感觉很难过。纪念他一是因为他的精神感人至深;二是表示要向他学习,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一个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下面一句话是核心观点:“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组排比句把一个优秀人物的多层次闪光点说出来了。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所以要细心体味。

从整体来讲,阅读议论文比较辛苦,因为议论文讲道理需要严肃。但是在严肃中有一种沉稳的美、严谨的美。在读议论文的过程中,要汲取方方面面的理论知识和感性材料,这对发展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来讲是必不可缺的.

           

 

 

 

议论文类课文阅读理解|议论文类课文阅读指导

http://m.sudunlaoyingcha.com/wmgw/441954/

推荐访问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满分作文800字_高考满分作文36计

综合论文

【古典文学名著大全】古典文学中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集释

综合论文

议论文考点及答题技巧_议论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

综合论文

【中考议论文答题技巧及套路】中考议论文构思的基本套路-作文

综合论文

官渡在哪里_(官渡中学)戚雄宇之快速作文法之------六、议论技法

综合论文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论文|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辅导

综合论文

中考议论文的答题技巧_2009中考议论文阅读训练

综合论文

议论文类课文阅读理解|议论文类课文阅读指导

综合论文

议论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议论文考前阅读训练

综合论文

【2016年语文中考题】中考语文阅读精品题

综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