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怎么提高_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12月月考测试题---

2024-03-10   来源:心得体会怎么写

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12月月考测试题
语文试题
                                      命题人:郑志刚    审核:王斌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5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语言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甬道/怂恿  跻身/羁绊  韶光/垂髫  宽宥/良莠
B.桎梏/蛊惑   荫凉/殷红  媲美/纰漏   迁移/悭吝
C.涟漪/罗绮  饯别/僭越  戡乱/湛蓝   赊欠/奢靡
D.酣畅/鼾声  邂逅/松懈  福祉/抵掌   惬意/怯阵
2.下列四组选项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纷至踏来  风声鹤唳  穿凿附会  波浪涛天
B.脱颍而出    众擎易举  回肠荡气  要言不繁
C.草菅人命  风靡一时  步履维艰  震聋发聩
D.明枪暗剑  贪脏枉法  浑浑噩噩  狗苟蝇营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职场中很多聪明能干的才子佳人,一朝得意,最终失败,致命原因通常是性格过于张扬霸道,恃才傲物,亲和力太小,摩擦力太大。
B.著名的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先生皓首穷经56年,从11种古本中精心发掘、还原最符合曹雪芹真笔原意的《红楼梦》,并将有关文本奉献给普通读者。
C.古瓷的细润秀美,古玉的丰腴有泽,古钱的斑驳陆离,这些颇值得我们欣赏研究。
D.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革故鼎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读书可使人吸纳古今开创理想世界,马克思正是在阅读中历经40年勤奋探索,终于完成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确立。
B.一批对艺术十分钟情而又有高质量的运作水平的经济人的出现,对艺术市场的发展以至画家的作品进入流通领域起到了桥梁作用。
C.失败的教育制度,使缺乏善于思考的人才成为中国迫在眉捷的危机,且造成了学术秩序濒临瓦解、青少年犯罪激增。
D.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    计、设备保养和质量检测等部门进行了整顿。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8题。
古代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
戎狄,在古代是与华夏不同的族群,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华夏文人称他们为“蛮族”,因为他们不行“礼乐”,不修文字,不念诗书,却养太多的牲口。华夏的文明人,庙堂列鼎中盛满了牲口肉做的肉腊、肉糜,但他们从来低视养牲口的戎狄。戎狄是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但被把持历史记录大权的汉族士大夫给抹杀了。我们今人,也受了古代文人的影响,在歌颂黄土高原是“大地母亲”的时候,却忘了黄土高原上的另一个兄弟。
在新石器时代,气候比今天温湿,整个黄土高原是原始农业的“一统天下”。后来气候变得干冷,黄土高原的南部问题不大,先民照样种地;但黄土高原的北部,环境逐渐恶化,庄稼生长得越来越差。家猪要吃人的剩饭,而人已经没有剩饭了,所以猪这类东西也不易喂养了。这里的先民,在艰苦的环境中摸爬,终于找到另外一种维持生活的方式:多养到野外食草的牲畜。这些牲畜不与人争食,人还可以从其浑身索取生活资料。于是,人们一手握锄,一手执鞭。开创了大范围的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
这样,在黄土高原的人文地理格局上,便出现了不同的区域。在南部地区,水热条件好,农业持续发展,人口与时俱增,城郭壮大,文人滋生。而在北部地区,人们要艰苦得多。他们“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 “各分散居蹊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处在这种状态下,社会进化当然缓慢得多。于是,南、北之间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差别日益增大。后来,南部的人叫做华夏,而北部的人称为戎狄,相互反目,关系紧张了很久。
在华夏人撰写的史书中,戎狄主要是“反面角色”,除了侵犯抢掠、祸乱华夏,便没有什么正面的历史贡献。我们说:这种看法是不公平的。
戎狄正是古代处于中国北方的过渡地带(或边缘地带,生态敏感地带)的一个主角,而戎狄的起源与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整个生态变化有关。戎狄起源的过程就是中国古代北方畜牧业大面积产生的过程,我们关于戎狄的概念离不开畜牧业。戎狄的兴起反映了人类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方式,在“适应”中也伴随着创造,畜牧业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在中国历史上,戎狄社会的贡献不仅是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技术,将其抬升到生活的主要基础地位,还为后来草原大规模游牧经济的产生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跳出农业社会历史的局限,放眼中国北方的辽阔大地,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人文发展的丰富性。这些人文的丰富性,是对多样地理环境适应的结果。而所谓“适应”,对人类来说绝不是消极的。人类文明中的许多重要内容,都是在能动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农业是一种创造,畜牧业也是一种创造。
5.下列不属于“我们说,这种看法是不公平的”依据的一项是
A.戎狄族群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与技术,开创了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
B.戎狄族群为草原大规模游牧经济的产生作出具有开创性的历史贡献。
C.戎狄族群是古代处于中国北方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的边缘地带的主角。
D.戎狄族群在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过程中,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新石器时期,黄土高原上的戎狄族群就开创了大范围的半农半牧生活方式。
B.华夏与戎狄出现文化、政治、生活等方面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
C.相互反目,关系紧张,最终导致黄土高原出现了华夏与戎狄两个不同的族群。]、
D.畜牧业是戎狄族群在改造自然环境中的一个创造,是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戎狄创造性地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与技术,因此,没有戎狄世上便没有畜牧业,也就没有后来大规模的游牧经济。
B.戎狄的兴起与畜牧业密不可分,因此,要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畜牧业的发展史,就必须了解戎狄的历史贡献。
C.华夏士大夫历来低视戎狄,在撰写的史书中对戎狄作了不公平的评价。所以,有关戎狄侵犯抢掠的说法应纠正。
D.迫于环境的变化,戎狄开创了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可见,自然环境的恶化,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诞生的前提。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武帝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始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戎曰:“君复未见其父耳。”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与绍从子含相友善,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转豫章内史,以母忧,不之官。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距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文武显于功德,灵厉表于暗蔽。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寻征为御史中丞,未拜,复为侍中。河间王颙、成都王颖举兵向京都,以讨长沙王乂,大驾次于城东。乂言于众曰:“今日西讨,欲谁为都督乎?”六军之士皆曰:“愿嵇侍中戮力前驱,死犹生也。”遂拜绍使持节、平西将军。属乂被执,绍复为侍中。公王以下皆诣邺谢罪于颖,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复其爵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元帝为左丞相,承制,以绍死节事重,而赠礼未副勋德,更表赠太尉,祠以太牢。及帝即位,赐谥曰忠穆,复加太牢之祠。      (《晋书•忠义传》,有删节)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不阿比凶族      比:亲附、勾结。
B.大行受大名          受:接受。
C.属乂被执,绍复为侍中       属:随后。
D.而赠礼未副勋德        副:符合。
9.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语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转豫章内史,以母忧,不之官     孰能为之大
B.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D.唯绍俨然端冕         唯赤则非邦也与
10.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嵇绍不仅气宇轩昂、仪表堂堂,而且善于鉴别人才,因此深受尚书左仆射的器重。戴晞做官后因为行为不端被罢免,证明嵇绍的确有知人之明。
B.嵇绍疾恶如仇,慎于交友,因不与恶人交往而封爵;他又忠于职守,正直敢言,严词批驳太常奏请加给陈准的谥号,在朝臣中树立了威信。
C.嵇绍随大驾讨伐司马颙、司马颖二王,受到士众的拥戴,拜为都督,被罢官后,朝廷为了北征,又恢复了他的官爵,足见嵇绍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D.嵇绍视忠君为天职,北征之役,王师败绩,他奋不顾身,保卫天子的安危,被飞箭攒射而死,使皇帝深为悲伤、感动。死后谥忠穆,享用太牢的祭祀,得到了应有的报偿。

 


第Ⅱ卷(非选择题120分)
四、古诗文阅读(23分)
11、翻译下面文句(10分)
    (1)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
译文:                                                                 
(2)愿嵇侍中戮力前驱,死犹生也。
译文:                                                                 
    (3)公王以下皆诣邺谢罪于颖,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①已过头番笋,木笔②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龙,就是笋。②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这首诗的标题为“幽居初夏”,那么诗中前三联又是怎样着重写一个“幽”字的?试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4分)
答:                                                                   
                                                                       
(2)景物美,本应怡然自乐,但诗人却在尾联“叹息”不已,诗人缘何“叹息”?(4分)
答:                                                                   
                                                                       
13、完成下面文句(任选一题)(5分)
(1)①旬子在《劝学》中的“                    ,善假于物也。”阐明了学习的人应当善于借鉴。
    ②苏轼在《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                    ”的诗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喟叹。
    ③贾谊《过秦论》主旨句是                        。王安石《金陵怀古》“六朝旧事如流水,                    ”,抒发了深深的怀古伤今之情。
(2)①元稹听说好友自居易贬官以后写到:                    ,此夕闻君谪九江。《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②陶渊明在《归园田居》里面描述回家后的感觉是                    ,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                    。
    ③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对生死观的看法是                    ,齐彭殇为妄作。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告戒我们: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五、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14—17题(22分)
扛  椽  树
刘成章
①这柳,这陕北的柳,这迎着漠风的柳,这晕染出一片苍凉的柳,千万年来,是在等谁呢?谁能描绘出它的满身奇崛?
②……滔滔的河。滔滔的神话和历史。滔滔的云中飘带和地上脚步。自周至春秋,花开花落五百年,星转斗移五个世纪,五百年五个世纪十几万个晴晴阴阴的日子,纷来沓至,应接不暇,等来了古神州的第一批诗人。诗人们如鸟如蝉如蛙,吟诵之声不绝啊不绝。吟出了“风”,吟出了“雅”,吟出了“颂”,吟出了一部《诗经》。吟出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绝妙佳句。不过,此句绝妙是绝妙了──引得后辈子孙竞相模仿,竞相依依──但,它却与这柳无干。风马牛不相及。南辕北辙。依依者在水一方,若窈窕淑女,不在陕北。陕北是满眼的干山圪塔。依依者不是这柳。也难怪,这柳只生长在遥远的绝域,诗人们何得一见?
③及唐,诗界的天空今非昔比,星汉灿烂。一颗星终于飘然而至,照亮了陕北。那是王维。王维走马沙原,沙原边,峙立着一铺滩滩的杨柳树,因而,他一定看见它了。王维诗兴大发,脑海中如有巨鲸游动,咕嘟嘟冒出两个字:直,圆。柳啊柳啊,你这下总算等来了──人们说──凭着这直这圆,凭着这两种飞动的线条,天底下的什么物象不可描绘出来?但可惜,王维并没有让这线条继续飞动,而是让它蓦地凝固了,凝固为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这能怨王维吗?王维只在陕北呆了极为短暂的日子,他的诗思怎么会不首先激荡于阔大的风光?怎么能要求诗人把所到之处的一切都付诸笔墨呢?
④一次一次地被冷落,尽管是可以理解的,但碰到谁的头上,都无疑是重大的打击,都会有情绪上的波动。这柳,我心想它一定是一副失望的颓唐的样子了。殊料,它心静如水,仿佛世界上什么事情都不曾发生。翻开大地的档案,更知它千万年来,一直静静地观望,不曾激动过一次。
⑤然而,当我的身影出现在柳的眼帘中的时候,柳不平静了,柳借漠风狂舞,首如飞蓬。而我,也恍若又见故人,顿生亲切感,真想喊着叫着猛扑过去。我感到了心和心的相撞,但我茫然不知何以如此。突然间,一个声音响在耳畔,唤我的乳名。我望柳,柳无言。望柳的枝头,一只乌鸦在叫:“章娃!章娃!”枝头上还有些鸟雀,它们叽叽喳喳,隐约在说:“等的是你!等的是你!”我欲问乌鸦,欲问鸟雀:“谁在等我?谁?”但不待我开口,它们已四散飞去,而就在这时候,阳光下,柳的影子已拥抱着我,如亲人温热的襟怀。原来,是柳在等我。哦,柳!陕北的柳!朴拙如庄户人的柳!令人兴奋令人落泪的柳!几千年了:不等吟出《诗经》的诗人,不等王维,就等我!我诚惶诚恐:“我有什么能耐?为什么等我?”柳仍无言,柳让山上的放羊娃传达它的心声,歌曰:“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南瓜蔓子白菜根,不等你的才华单等你的心。”我怎么能不被深深感动呢?我该怎么抒抒情怀?我虽然也写过诗,却事实证明并没有写诗的灵气,我只有求助于李白了:太平洋水深万丈,不及此柳等我情!况且,我本来对它也怀着难分难解的情结。我知道我该干什么了。
⑥描绘它,没借鉴可寻。不论是关于柳的任何文字,都与它挂不上边。所以,什么蛾眉呀发丝呀的种种女儿气,应该首先在天地间扫荡净尽。不能有西施的影子。不能有林黛玉的影子。不能有刘三姐的影子。甚至京华柳的那种绿,江南柳的那种绿,灞柳中原柳的那种绿,在这里也可以忽略不计──只用黑。黑还要浓黑。于是,我把我周身的血液变成浓浓的墨汁,满腔满腔地往出泼。泼一柱疙疙瘩瘩的铁的桩子,泼一片铁的定格了的爆炸,泼一股爆炸了的力的冲击。或者,泼成曾经跃起在这儿的英雄:泼成蒙恬,泼成赫连勃勃,泼成李自成,泼成刘志丹和谢子长。也可以泼成这儿的无数死了的或者活着的普通刚强汉子。我还想把它泼成鲁迅。鲁迅虽是南方人,但他的骨头却像这柳。我要泼出的是鲁迅的黑白木刻般的雄姿。──这就是这柳。
⑦倘问:这柳没有枝条吗?有。但它的枝条不是垂下来的,而是横在天空中的,像爆炸射出的众多而凌厉的轨迹,像英雄举起的密密麻麻的刀枪。它的枝条是陶渊明的腰,五斗米也压不弯它。它的枝条是鲁迅的笔,其笔如椽,挥尽了一个时代的思想辉煌。
⑧说到椽,这柳的枝条,确实是做椽用的。人们砍了它用来盖房子。一棵树可以砍六七十根。但砍了它,用不了几年工夫, 又一层新的椽子又蓬蓬勃勃地生成了。生了砍,砍了生,往复无穷。往复无穷的是瘠薄的土地上的悲壮的奉献。它常常悲壮的像断肢折臂的战士。但即使年迈了,衰老了,它的躯体变得干瘪而空洞,甚而至于剥落成扭曲的片状,仍不忘耗尽最后一丝骨血,奉献于世界。如果把它一生的奉献累加起来,每棵树都应该是一片森林。──这就是陕北的柳。
⑨我的描绘如果就此结束,我知道,还是对不住它的。我还应该用我满腔的浓浓的墨汁,泼出它的名字。有人把它叫做塞上柳,有人把它叫做蓬头柳,有人把它叫做扛椽树。我特别喜欢最末这个名字,因为它摒弃了柔弱的柳字,更因为它以浓郁的泥土气息,道出了它的根本特质。那么,就让我在浓浓的墨汁中饱和上深厚的感情,像豪雨一样,痛畅地泼下它吧──扛椽树!泼下它的时候,应该再次泼下它的奇崛形象,那形象仿佛是黑桩子,黑碑石,黑煤垛,黑旋风,黑爆炸,黑白故事片中的黑脸黑衣传奇英雄,黑得使人过目难忘。这还不够,还应该泼出它黑色躯体中的代代相袭的遗传基因,以及由于这基因才一辈辈地、一年年地、永不歇息地扛着椽,扛着椽站起啊站起,献给父老兄弟姐妹,修筑广厦千万间 。还应该泼出它的声音。那是负重的声音,那是拼争的声音。那是乐此不疲、坚忍不拔、不屈不挠、从来不说一个不字的声音。那是粗重的从胸膛发出来的喘气的声音。那声音如一股一股的西北风,风撼北国大野,壮我中华万世之威!(有删改)
14.文章为什么要把陕北的柳树称为“扛椽树”?(4分)
答:                                                                   
                                                                       
15.文章4自然段,为什么说“它心静如水,仿佛世界上什么事情都不曾发生”?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                                                                   
                                                                       
16、文中提到的陕北柳树的“满身奇崛”是什么意思?“我”能够描绘出陕北柳树的奇崛形象的原因是什么?试做简要分析。(6分)
答:                                                                   
                                                                       
17、作者对陕北柳树有独特感情,围绕这种感情文章是如何展开思路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六、语言运用(15分)
18、用“儒学”作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4分)
中国人民在国际商务中主张国家之间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互相尊重,这是与深受儒学“和为贵”思想的影响,形成一贯爱好和平的民族传统分不开的。
儒学                                                                   
                                                                       
19、“追求是一个动词。”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扩充成下面一段话:
    “追”表明我们暂时落后但是我们不甘落后,“求”意味着我们有目标,并能持之以恒,上下求索;“追求”是一个“动词”,时时刻刻告诉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奋起直追,重在行动而不是空谈。
请就:“纯真是一个形容词”、“爱心不只是一个名词”任选一句话进行扩展,字数100字内。(5分)
                   
                   
                   
                   
                   
20、这幅漫画《诱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启示。仔细观察画面,认真领会画意,试从正反两方面写出你获得的启示。(6分)
(1)正面启示:                                                                   
                                                                       
(2)反面启示:                                                                   
                                                                       
七、作文:阅读尼采的一首小诗,按要求作文。(60分)
处世之道
别爬上山顶去,也别站在山脚。
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
本诗表达的是尼采的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你认为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世界有什么不同?从哪里看这个世界才最美好?
请根据材料选择一个角度完成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树德中学高2010级第五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题卷
四、古诗文阅读(23分)
11、(1)译文:                                                                 
(2)译文:                                                                 
(3)译文:                                                                 
                                                                         
12、(8分)
(1)(4分)答:                                                                   
                                                                       
(2)(4分)答:                                                                   
                                                                       
13、完成下面文句(任选一题)(5分)
(1)①旬子在《劝学》中的“                    ,善假于物也。”阐明了学习的人应当善于借鉴。
    ②苏轼在《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                    ”的诗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喟叹。
    ③贾谊《过秦论》主旨句是                        。王安石《金陵怀古》“六朝旧事如流水,                    ”,抒发了深深的怀古伤今之情。
(2)①元稹听说好友自居易贬官以后写到:                    ,此夕闻君谪九江。《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②陶渊明在《归园田居》里面描述回家后的感觉是                    ,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                    。
    ③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对生死观的看法是                    ,齐彭殇为妄作。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告戒我们: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五、(22分)
14.(4分)答:                                                                   
                                                                       
15.(6分)答:                                                                   
                                                                       
                                                                       
16、(6分)答:                                                                  
                                                                       
                                                                       
17、(6分)答:                                                                   
                                                                       
                                                                       
六、(15分)
18、(4分)
儒学                                                                   
                                                                       
19、(5分)
                   
                   
                   
                   
                   
20、(6分)
(1)正面启示:                                                                   
                                                                       
                                                                       
(2)反面启示:                                                                   
                                                                       
                                                                       
七、作文(60分)

 

 

 


 

高三语文怎么提高_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12月月考测试题---

http://m.sudunlaoyingcha.com/xdth/454492/

推荐访问

2019高三语文二模 高三语文课本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新生入学心得体会怎么写大学1000字范文汇总四篇

心得体会怎么写

去幼儿园心得体会怎么写(通用3篇)

心得体会怎么写

学校劳动心得体会怎么写(锦集6篇)

心得体会怎么写

大时代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范文汇总六篇

心得体会怎么写

家长助教心得体会怎么写【汇编三篇】

心得体会怎么写

学生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范文汇总六篇

心得体会怎么写

寒假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集合8篇

心得体会怎么写

学生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范文(通用5篇)

心得体会怎么写

寒假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5篇】

心得体会怎么写

中班教学心得体会怎么写四篇

心得体会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