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怎么提高|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12月月考测试题

2024-03-10   来源:心得体会怎么写

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12月月考测试题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枝柯  坎坷  苛求  百舸争流   B.蠕动  儒雅  糯米  孺子可教
 C.渎职  赎罪  案牍  穷兵黩武   D.寒暄  喧闹  萱草  煊赫一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校勘  杂糅  撕打  郑重其事   B.蕴藉  梦魇  杜撰  潜移默化
 C.桎梏  坐阵  寥廓  器宇轩昂   D.隐晦  贸然  泥淖  浮想联篇
3.依次填人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播出后,众多专家的精彩演讲,使广大电视观众进一步_____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我国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启示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________增添新的活力。
 ③无论是奥斯卡还是格莱美,还是金球奖,它们在奖项的公正、公平和公开性上,都 ______着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艺术准则。
A.领略  机体  固守      B.领悟  肌体  固守
C.领略  肌体  恪守      D.领悟  机体  恪守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牙买加运动员鲍威尔在国际田联大奖赛意大利站上创造了9.74秒的新百米世界纪录,圈内人士对新世界纪录质疑,怀疑其服用兴奋剂的疑问不绝如缕。
 B.大腕云集、娱乐名人竞相亮相是该剧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没有我们的鼎力相助,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也是不可能的,可没想到导演竟对我们如此冷漠。
 C.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尚雕琢,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
   D.登上山顶,遥望江水从苍茫中迤逦而来,又奔流不息地融人苍茫的远方,真有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建设新农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资金和人才,农民工返乡创业,能促使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向农村,将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B.油荒引发的节油比拼已在各种重型卡车品牌之间展开,开发节油重型卡车已成为国内该类企业当前的主流产品。
 C.故宫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历史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D.走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国语》为何不是“经”书?
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但始终没有成为“经”。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从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思想的主要工具,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这三个特点.是书籍成为经典的标准。在“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
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解《春秋》的。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在《国语》中也约略可见,驳杂的思想体系,使它不可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事迹  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却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崔述曰:“《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或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或小巧精致,语言隽永;或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可惜语言上的优点,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借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
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失去了广泛流传的机会。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颇受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着其“春秋外传”的声誉。刘知几《史通•六家篇》定《国语》为一家,为“春秋外传”。称其“六经之流,三传之亚”,是将《国语》视为准经典。
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将《国语》改隶“杂史类”,其地位下降。但仍有人把《国语》当经典来看,希望将之提升到“经”的地位。段玉裁主张于“十三经”外,加《国语》、《史记》、《说文解字》等,成“二十一经”,可惜没有响应者。廖平于光绪十二年,拟定《十八经注疏范例》,他将《大戴礼记》和《国语》升为“经”,合成“十八经”,终未成。
6.“《国语》不是经书”,以下解说不是其原因的一项是
 A.《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但其思想体系驳杂,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
 B.《国语》没有得到孔子的真传,在内容方面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与孔子的思想不一致。
 C.《国语》与《左传》关系密切,深受达官儒士的重视,从而赢得了“春秋外传”的声誉。
 D.《国语》富于辞采,但语言风格的差异,使全书有割裂之感,遭到了史家的批判和质疑。
7.下列表述不属于“经”的特点的一项是
 A.“经”必须是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
 B.“经”是从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
 C.“经”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者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人们的思想的工具。
 D.封建专制政府以“经”作为培养提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它是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只要是得到了孔子的“真传”,都被统治者认可,确定为“经”。
 B.《国语》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但由于它不是解释《春秋》的,所以没有成为“经”。
 C.《国语》语言风格多样,或长篇大论,或小巧精致,或以修辞见长,自成一体,文字流畅而有气势。
 D.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国语》落到了杂史类的地位,而段玉裁、谬平等人都试图将《国语》提升到“经”的地位,但均以失败告终。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以清德闻。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怀柔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后吴将夏详、邵凯等来降,二儿之父亦率其属与俱。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吴将邓香掠夏口,祜生缚香,既至,宥(宽恕)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日:“羊祜岂鸩人者?”时谈以为华元、子反复见于今日。抗每告其戍日:“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孙皓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日:“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有改动)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      夺:掠夺
   B.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      克:约定、预定
   C.抗日:“羊祜岂鸩人者!”      鸩:毒害
   D.孙皓闻二境交和,以诘抗      诘:反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1.下面六句话郡表示羊祜磊落有德的一项是
    ①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③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
    ④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⑤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
    ⑥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祜建立了五座城,收复肥沃的土地,夺取吴国资源,石城以西的地方,都为晋国所有。
 B.羊祜在晋吴边界,采用怀柔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吴国人心悦诚服,对他非常敬重,尊称他为“羊公”。
 C.吴国将领陆抗生病,羊祜赠送他药,以此来考验他,陆抗并不怀疑,认为羊祜不会害他。
 D.孙皓听说陆抗在边境上和敌人互通信息,很是不满,就责怪陆抗,陆抗认为乡邑之间尚且讲信义,大国之间更应该如此。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轻则寡谋,无礼则脱,人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5)子曰:“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论语》)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本诗中的“疑”“急”表现了小童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意境?(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韩愈《师说》)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不知乘月几人归,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
   (4)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五、语言运用(12分)
16.任选一位中外名人,仿写短诗。要求:必须用一个比喻;不超过50字。(4分)
示例:马丁•路德•金
一只带响的飞箭,
落在林肯坐像前。
我有一个梦想,
催开了1963年自由平等的春天。
                                                                              
17.请以“无车日”为内容,拟写两条广告用语。(4分)
背景:“无车日”最早在西方汽车发达国家出现。2005年9月22日是“国际无车日”。    2007年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是由建设部发起的,9月16日至22日在全国108个城市开展。活动主办方称,9月22日为“无车日”。
                                                                          
18.请概括说明下面这种语言现象,并表明自己的观点。(4分)
一些报刊经常在行文中夹杂一连串的英文,如:“APEC记者招待会后,我约了CCTV的几名记者和一群:MBA、MPA的研究生,讨论中国加入WTO后IT业对GDP的影响。”
概括:                                                                    
观点:                                                                    

六、选做题(18分)
请在以下(一)(二)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能跨大题选做小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9—22题。
杨志卖刀
施耐庵
    杨志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点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克剥!”心中烦恼了一回,在客店里又住几日,盘缠都使尽了。杨志寻思道:“却是怎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宝刀,插了    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将立到晌午时分,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杨志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杨志看时,只见都乱撺,口里说道:“快躲了,大虫来也。”杨志道:“好作怪!这等一片锦城池。却那得大虫来?”当下立住脚看时,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撞将来。杨志看那人时,形貌生得粗丑。
    原来这人,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却说牛二抢到杨志面前。就手里把那口宝刀扯将出来,问道:“汉子,你这刀要卖几钱?”杨志道:“祖上留下宝刀,要卖三千贯。”牛二喝道:“甚么乌刀,要卖许多钱!我三百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鸟刀有甚好处,叫做宝刀?”杨志道:“洒家的须不是店上卖的白铁刀,这是宝刀。”牛二道:“怎地唤做宝刀?”杨志道:“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牛二道:“你敢剁铜钱么?”杨志道:“你便将来。剁与你看。”牛二便去州桥下香椒铺里,讨了二十文当三钱,一垛儿将来,放在州桥阑干上,叫杨志道:“汉子,你若剁得开时,我还你三千贯。”那时看的人虽然不敢近前,向远远地围住了望。杨志道:“这个直得甚么。”把衣袖卷起,拿刀在手,看的较胜,只一刀,把铜钱剁做两半。众人都喝采。牛二道:“喝甚么鸟采!你且说第二件是甚么?”杨志道:“吹毛过得。就把几根头发望刀口上只一吹,齐齐都断。”牛二道:“我不信。”自把头上拔下一把头发,递与杨志:“你且吹我看。”杨志左手接过头发,照着刀口上尽气力一吹,那头发都做两段,纷纷飘下地来。众人喝采,看的人越多了。牛二又问:“第三件是甚么?”杨志道:“杀人刀上没血。”牛二道:“怎地杀人刀上没血?”杨志道:“把人一刀砍了,并无血痕,只是个快。”牛二道:“我不信!你把刀来剁一个人我看。”杨志道:“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你不信时,取一只狗来,杀与你看。”牛二道:“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杨志道:“你不买便罢,只管缠人做甚么!”牛二道:“你将来我看。”杨志道:“你只顾没了当!洒家又不是你撩拨的。”牛二道:“你敢杀我?”杨志道:“和你往日无冤,昔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鳖鸟买你这口刀。”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牛二道:“我没钱。”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杨志道:“俺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跤。牛二爬将起来,钻入杨志怀里。杨志叫道:“街坊邻舍都是证见。杨志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牛二喝道:“你说我打你,便打杀直甚么!”口里说,一面挥起右手,一拳打来。杨志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颡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节选自《水浒传》第十二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19.第一段中作者是怎样写牛二出场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20.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牛二是怎样步步紧逼,杨志又是怎样步步退让。到最后忍无可忍,把牛二杀死的。(4分)
                                                                           
21.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杨志和牛二的性格特点。(4分)
                                                                           
22.选文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方面极为精彩传神,请结合文本举例赏析。(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从砍柴牧牛到学做木匠
齐白石
   (1)同治十年,我九岁。十一年,我十岁。十二年,我十一岁。这三年,我在家,帮着挑水、种菜、扫地、打杂,闲着就带着我两个兄弟。最主要的是上山砍柴,砍了柴,自己家里有得烧了,还可以卖了钱,补助家用。我那时,不是一个光会吃饭不会做事的闲汉子,但最喜欢做的,却是砍柴。邻居的孩子们,和我岁数差不多的,一起去上山的有的是,我们就成了很好的朋友。上了山,砍满了一担柴,我们在休息时候,常常集合三个人,做“打柴叉”的玩儿。打柴叉是用砍得的柴,每人取出一捆,一头着地,一头靠在一起,这就算是“叉”了。用柴耙远远的轮流掷过去,谁能掷倒了叉,就赢得别人的一捆柴。掷不倒的算是输。也就输掉自己的一捆柴。三人都掷倒了,或者都没曾掷倒,那是没有输赢。两人掷倒,就平分输的那一捆,每人赢到半捆。因为三捆柴并在一起,柴耙又不是很重的,掷倒那个柴叉。并不太容易,一捆柴的输赢,总要玩上好大半天。这是穷孩子们不用化钱的娱乐。我小时候也挺高兴玩的。
   (2)后来我作客在外,有一年回到家乡,路过山上,看见一群砍柴的孩子,里头有几个相识的邻居,他们的上辈,早年和我一起砍过柴,玩过打柴叉的,我禁不住感伤起来,做了三首诗,末一首道:
来时歧路遍天涯,独到星塘认是家。
我亦君年无累及,群儿欢跳打柴叉。
   (3)光绪三年,我十五岁。父亲看我身体弱,力气小,田里的事,实在累不了,就想叫我学一门手艺,预备将来可以糊口养家。但是,究竟学哪一门手艺呢?父亲跟我祖母和我母亲商量过好几次,都没曾决定出一个准主意来。那年年初,有一个乡里人都称他为“齐满木匠”的,是我的本家叔祖,他的名字叫齐仙佑,我的祖母,是他的堂嫂,他到我家来。向我祖母拜年。我父亲请他喝酒。在喝酒的时候,父亲跟他说妥。我去拜他为师,跟他学做木匠手艺。隔了几天,拣了个好日子,父亲领我到仙佑叔祖的家里,行了拜师礼。吃了进师酒,我就算他的正式徒弟了。
   (4)仙佑叔祖的手艺,是个粗木作,又名大器作,盖房子立木架是本行,粗糙的桌椅床    凳和种田用的犁耙之类,也能做得出来。我就天天拿了斧子锯子这些东西,跟着他学。刚    过了清明节,逢到人家盖房子,仙佑叔祖带了我去给他们立木架,我力气不够,一根大檩    子,我不但扛不动,扶也扶不起,仙佑叔祖说我太不中用了,就把我送回家来。父亲跟他说    了许多好话,千恳万托地求他收留。他执意不肯,只得罢了。
   (5)我在家里,耽了不到一个月。父亲托了人情,又找到了一位粗木作的木匠,名叫齐    长龄,领我去拜师。这位齐师傅。也是我们远房的本家,倒能体恤我,看我力气差得很,就    说:“你好好的练罢!什么事都是练出来的,常练练,就能把力气练出来了。”
   (6)记得那年秋天我跟着齐师傅做完工回来,在乡里的田塍上,远远地看见对面过来三个人,肩上有的背了木箱,有的背着很坚实的粗布大口袋,箱里袋里装的。也都是些斧锯钻凿这一类的家伙,一看就知道是木匠,当然是我们的同行了,我并不在意。想不到走到近身,我的齐师傅垂下了双手,侧着身体,站在旁边,满面堆着笑意,问他们好。他们三个人,却倨傲得很;略微地点了一点头,爱理不理地搭讪着:“从哪里来?”齐师傅很恭敬的答道:“刚给人家做了几件粗糙家具回来。”交谈了不多几句话,他们头也不回地走了。齐师傅等他们走远,才拉着我往前走。我觉得很诧异,问道:“我们是木匠,他们也木匠,师傅为什么要这样恭敬?”齐师傅拉长了脸说:“小孩子不懂得规矩!我们是大器作,做的是粗活,他们是小器作,做的是细活。他们能做精致小巧的东西,还会雕花,这种手艺,不是聪明人,一辈子也学不成的,我们大器作的人,怎敢和他们并起并坐呢?”我听了,心里很不服气,我想:“他们能学,难道我就学不成!”因此,我就决心要去学小器作了。
                                               (节选自《白石老人自述》,有改动)
19.结合全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第一段中白石老人详细讲述了童年“打柴叉”的游戏,你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请写出两点。
                                                                           
   (2)第二段中“我禁不住感伤起来”,白石老人为什么感伤呢?
                                                                           
20.结合原文具体概括一下白石老人的两位木匠师傅的性格特点。(4分)
                                                                           
21.第(6)段中白石老人回忆师徒二人遇到“小器作”木匠的故事有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4分)
                                                                           
22.《白石老人自述》大部分是齐白石晚年口述。由晚辈记录下来的,后人对这本传记的评价是“我手写我口”。请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并简要分析。(6分)
                                                                           
七、作文(60分)
23.《现代汉语词典》对“从容”的解释是:(1)不慌不忙;镇静;沉着。(2)(时间或经济)宽裕。
请以“从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1—12题,每题3分)
1.D.(A项中加点的词分别读作kē、kě、kē、gě:B项中加点的词分别读作rú、rú、nuò、rú;c项中“赎”读作shú,其它的都读dú;D项中加点的词分别读作xuān)
2,B(A项中“撕打”应为“厮打”,C项中“坐阵”应为“坐镇”,D项中“浮想联篇”应为“浮想联翩”。部分拼音、字形来自教材)
3.C(“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领悟”意为  领会。“机体”具有生命个体的总体,也叫“有机体”;“肌体”身体,常比喻组织机构。“固守”指主观固执地遵循;“恪守”指严格遵循。)
4.C(A“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十分危急,也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应用“不绝于耳”;B“鼎力相助”多用于求人帮助时的客气话;D“回肠荡气”形容乐曲、诗又等婉转缠绵,感人至深)。
5.A(B“开发节油重型卡车”和“主流产品”搭配不当;C.语序不当,“最伟大的”应放在“人类建筑史上的”的后面;D.成分残缺,在“最有效地”的前面加上“以”。)
6.C(C是说《国语》赢得“春秋外传”的声誉.不是解说原因的。)
7.D(“唯一标准”的说法不符合文意)
8.D(A.说法太绝对,文中无据:B.“《国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的说法不正确;C.“《国语》自成一体”说法有误。)
9.D.(诘:斥责、责问)
10.D.两个“而”都表示转折关系。(A中两个“乃”字分别表示因粜和转折关系:B中第一个“为”表示被动,第二个“为”是“替”的意思;C中第一个“其”是“他的”。第二个“其”表示反问语气。)
11.A(③是军事策略,⑥是陆抗的观点)
12.C(“以此来考验他”的说法缺乏文中依据)
参考译文:
    羊祜,泰山人,以清德闻名。晋帝有灭吴国的想法,把他提为都督。于是他就占据险要,建起了五城,收复肥沃的土地,夺取吴国的资源,石城以西的地方,都为晋国所有。从此,先后来降的很多吴国将领,于是更加标德立信,以安抚这些初降的人,有吞并吴国的雄心大志。每次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交锋,不做那些偷袭的事,部下将领中要献那些诡诈的计策的.他就给人喝好酒,使献计者醉不能言。军中有人捕获吴国的两个小孩,羊祜把他们送回家。后来吴国将领夏详、邵凯等来投降,两个孩子的父亲也率领部下一起归晋。后来吴将陈尚、潘景来侵犯,羊祜追杀了他们,但又赞赏他们死而有节,隆重地殡殓二人。潘景、陈隧的家人来迎丧,羊枯遵礼送归。吴将邓香侵犯夏口,羊枯活捉了邓香,带来后,宽恕了他。邓香感念他的恩德,率领部下来投降。羊祜领军进入吴国境内,割谷为军粮,都按照所割的数量,送给他们绢绸作为补偿。每次在长江沔水聚众打猎,总是不出晋国地面。如果有禽兽先被吴国入杀伤,但被晋兵捉到,都送还吴国人。于是吴国人一齐悦服.称他为羊公。不呼其名。羊祜和(吴国)陆抗两军对峙,互通使者往来,陆抗称赞羊祜的德行气量,认为即使乐毅、诸葛孔明也不能超过。陆抗曾经生病.羊祜送给他药,陆抗吃下它毫不怀疑。其他人都劝阻他,陆抗说:“羊祜难道是下毒的人吗?”当时的人谈到他俩,认为是华元、子反再生。陆抗经常对他的士卒说:“人家一味讲德行,我们却一味地使用暴力,这样,不交锋我们也输了,你们各自守卫疆界,不要贪求小利。”孙皓听说双方边境相安无事,就责问陆抗,陆抗说:“一村一镇之中,都不能不讲信义,何况一个大国呢!我不这样做,正好反衬出对方的恩德,对羊祜没有什么不利。”
13.
(1)有了疑惑却不从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最终也不能解决。(而、师、其)
(2)而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却不能尽享那游览的乐趣。(亦、而、极)
(3)轻佻就会缺少谋略,没有礼貌就会粗心大意,进入险境却粗心大意,又不能谋划能不失败吗?(则、而、脱)
(4)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象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周围。”
(5)孔子说:“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保持良好品德)的。”
14.
(1)“疑”“急”表现了“小童”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
(2)运用了白描(描写)或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表现了水乡恬静、优美、淡雅、平和的意境。
15.(1)而神明自得;连峰去天不盈尺   (2)犹且从师而问焉;别有幽愁暗恨生
   (3)落月摇情满江树;榆柳荫后檐   (4)甲光向日金鳞开;竹喧归浣女
16.例:泰戈尔一只飞鸟,笼养在你的诗集里。你,就飞过天空的那只小鸟,没留踪迹,只有美丽。契诃夫讽刺,是你身上的血液,如针灸刺向病疾,轻轻一捻,变色龙与别里科夫都自羞无比。(评分标准:用比喻2分,内容、语言2分)
17.例:让蓝天更蓝,让大地更绿,无车日来了.净化环境,节约能源,无车日走近有车一族。
18.概括:外来语侵蚀汉语比较严重。或:英文大量夹杂在汉语行文中,不伦不类。观点:要捍卫本民族汉语言的纯洁性,杜绝外来语的不断侵蚀。(意思大体对即可)
19.(1)通过杨志看到“两边的人跑着躲开”.听到有人口里喊道“快躲了,大虫来了”,为牛二出场做了铺垫,然后又通过杨志的观察刻画了牛二的形貌肖像。(2分)(2)侧面烘托的手法。(2分)
20.牛二逼杨志两试宝刀后再逼杨志杀人试刀,杨志不肯便抢宝刀,杨志不给,便与杨志厮打,并扬言要“打杀”杨志,对杨志是步步紧逼;杨志两试宝刀后,欲杀狗试刀,牛二不肯,揪住杨志要抢宝刀,并与杨志动手厮打,杨志央请大家前来劝阻牛二,众人惧怕牛二,不敢相劝,牛二对杨志挥拳便打,杨志忍无可忍,杀死牛二。
21.杨志:耿直、精细,暴躁、性烈如火。(2分)牛二:蛮横霸道、耍赖、无理滥缠、得寸进尺。(2分)(答对2点即可)
22.(1)通过肖像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如“黑凛凛一大汉”“形貌生得粗丑”。
   (2)通过对话描写展示人物个性,如“喝甚么鸟采”“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你好男子,剁我一刀”等语言活脱脱市井无赖的形象。“祖上留下宝刀,要卖三千贯”“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你不信时,取一只狗来,杀与你看”“街坊邻舍都是证见……”表现出杨志落魄卖刀,一再退让的心态状况。
   (3)动作描写渲染场面,如“躲”“乱撺”。
   (4)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如“抢到杨志面前”,“把那口宝刀扯将出来”。
   (每答对一点得2分)
19.(1)说明自己早年是个穷孩子;交代自己童年的乐趣。(2分)
   (2)看到这些砍柴的孩子想到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同时又想自己中年生活的艰辛;家乡人们的生活仍然艰难。(2分)
20.(1)齐仙佑师傅:性格倔强,为人固执,难以通融,对徒弟要求高。因为年幼的齐白石力气小,干活不中用,就辞退了他,齐父“千恳万托地求”他,他却“执意不肯”。(2分)
   (2)齐长龄师傅:能体恤人,能包容徒弟的短处和缺点,并且态度诚恳,循循善诱,看到齐白石“力气差得很”,就鼓励他,只要好好练,就能把力气练出来。(2分)
21.(1)说明过去木匠艺人之问是有等级的,手艺好的人地位高.受人尊敬。(2分)
   (2)交代自己后来改学“小器作”木匠的起因。(2分)
22.(1)口语化浓。如“光绪三年,我十五岁。父亲看我身体弱,力气小,田里的事,实在累不了,就想叫我学一门手艺”。
   (2)叙事简洁生动、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如“这三年,我在家,帮着挑水、种菜、扫地、打杂,闲着就带着我两个兄弟。”
   (3)多用短句,准确简洁。如“同治十年,我九岁。十一年,我十岁。十二年,我十一岁”。
   (4)白描手法运用得很好,三言两语即能刻画一个人物。如“我的齐师傅垂下了双手,侧着身体,站在旁边。满面堆着笑意,问他们好”。
   (5)通过对比展示故事情节。如拿两个师傅进行对比,大器作与小器作的对比。
(共6分,每答对一条,即可得2分)
23.评分要求和说明(参考2007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高三语文怎么提高|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12月月考测试题

http://m.sudunlaoyingcha.com/xdth/454483/

推荐访问

2019高三语文二模 高三语文课本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新生入学心得体会怎么写大学1000字范文汇总四篇

心得体会怎么写

去幼儿园心得体会怎么写(通用3篇)

心得体会怎么写

学校劳动心得体会怎么写(锦集6篇)

心得体会怎么写

大时代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范文汇总六篇

心得体会怎么写

家长助教心得体会怎么写【汇编三篇】

心得体会怎么写

学生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范文汇总六篇

心得体会怎么写

寒假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集合8篇

心得体会怎么写

学生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范文(通用5篇)

心得体会怎么写

寒假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5篇】

心得体会怎么写

中班教学心得体会怎么写四篇

心得体会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