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资料]中国传统文化知识73项简介

2024-01-08   来源:党团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73项简介

  1、海内外华人都称为炎黄子孙。“炎”和“黄”是远古时代两个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相传他们联合统一了华夏,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炎黄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右图为黄帝像。   

  2、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上,以禹为代表的夏后族起过重大作用。夏后族以华山作为自己的活动中心,所以又获得了华夏族的称号。今天,人们用“华夏”来代表中华民族。“华夏子孙”也是海外华人感到自豪的光荣称号。

  3、爱国、爱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为祖国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乃至献身,是最宝贵的品格。由此而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中华民族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民族的共同要求。   

  4、自强不息包含着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自主和自立,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顽强的生命力和百折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使人们以积极、乐观、有为的态度对待人生,使勤劳刻苦成为中华民族的品格,从而维系着民族独立,推动着民族进步。   

  5、中华民族崇尚道德,认为个人品德的好坏是国家政治好坏的关键。因此人人都应恪守道德准则,以德才兼备为人生的根本。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伦理道德型的文化。   

  6、中国人历来重视实际,深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崇尚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这就是中华文化的 求真务实精神。   

  7、中华文化包含着宽容大度精神,主张各民族、各国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实现“协和万邦”。

  8、《周易》,又称《易经》,简称《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和百科全书。它蕴涵的思想内容渗透在中国天文学、物理学、预测学、数学、医学、武术学等各个领域。   

  9、《周易》被国外看作是中国5000多年文化科学技术的源头活水,引起了西方众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出现了世界性的 “易学”。

  10、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产生了儒、道、墨、法等各家学说,出现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局面,这就是“百家争鸣”。它对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指各派的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等。百家指各学派,如儒家、道家等等。   

  12、 老子,名李耳,又称老聃,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末期的思想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后来被推崇为道家的始祖,道教的教主。  
13、老子把“道”看作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最终根源。他的学说记录在《老子》(即《道德经》)一书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14、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他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主张通过“坐忘”达到逍遥自得的境界,提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观点。著作有《庄子》。右图为清任熊绘的《逍遥游》表现“庄生逍遥游”与“老子守元默”的情形。

  15、孟子,名轲,战国时期人。他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成为“仁政”学说,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他的学说对后世儒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著作有《孟子》。

  16、 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宣扬“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派。该派把“道”看作宇宙万物的本源,崇尚自 然。主要代表人物有 老子、庄子,所以又称“老庄之学”。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仅次于儒家思想。

  17、 儒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尊奉孔子学说、崇尚“礼乐仁义”的学派。该派注重伦理道德的修养,提倡“忠恕”、“中庸”,宣扬“德治”、“仁政”。孔子为该学派创始人。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思想达2000年。   

  18、中国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两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把阴阳交替看作宇宙的根本规律,用阴阳来比附社会现象,引申为上下、君民、夫妻等关系。   

  19、“五行”是把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看作构成万物的元素,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 样性的统一。后来人们根据 阴阳五行理论进行某些实际观察和经验总结,对中国古代天文学、化学、历算、医学等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20、“八卦”也称“经卦”。《周易》中的八卦,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每卦又 象征多种事物。《易经》六十四卦就是由八卦两两相重叠组成。这些抽象符号组合的原理在中国古代曾有不少具体的运用。   

  21、《莱根谭》是明朝(公元1368——1644年)洪应明晚年所写的一部语录体的说理劝世的作品,是一本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应事的格言集。该书精彩论说了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的深刻道理。   

  22、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从南宋开始被称为“四书”,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依据。

  23、汉武帝时设立“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四书五经保存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哲学思想,并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24、修齐治平是儒家用语,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简称。儒家主张由近及远,由已及人,从“修身”做起,以“平天下”为理想,形成伦理政治哲学的整个体系。出了农业社会的生活规律;节日活动中的 祭祖仪式和合家团圆之乐,带有祖先崇拜的 痕迹,体现了中国节日中的伦理特色;同时,中国的节俗追求 平安吉祥、 驱病灭灾,不少节日活动避凶就吉,反映了与古人禁忌的某些关系。

  25、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特色之一,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的统一,是中国古人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一致、和谐地共存共生的思想境界。   

  26、孝是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主要指 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2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公元960——1127年)范仲淹(左图)在《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表现了一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已、大公无私的高尚胸怀。   

  28、“慎独”是儒家用语,是指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 谨慎,符合道德标准。宋明理学家把“慎独”作为重要修养方法之一。

  29、 道教是东汉(公元25——220年)时在中国民间兴起的一种宗教, 它来源于战国时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崇奉黄帝和老子为教主。

  30、儒教,也称“孔教”,是封建统治者把孔子神圣化,把孔子学说当成宗教,以维护自已的统治。它和佛教、道教并称为中国三大宗教。

  31、朱熹,南宋(公元1127——1279年)哲学家、教育家(右图),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和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学上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他从事教育50多年,强调启发式的教育方法。他的理学主张在明(公元1368——1644年) 清(公元1644——1911年)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影响很大。   

  32、中国民族节日的产生与演变,跟远古农业生产、祖先崇拜和原始禁忌有密切关系。节日本身反映了农业社会的生活规律,节日活动中的祭祖仪式和合家团圆之乐,带有祖先崇拜的痕迹,体现了中国节日中的伦理特色;同时,中国的节俗追求平安及想、驱病灭灾,不少节日活动避凶就吉,反映了与古人禁忌的某些关系。

  33、中国最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春节,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日。春节的各种活动从前一天除夕开始,有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守岁、祭拜天地、祖宗、亲友间互相拜年等。  

  34、阴历正月十五放花灯,称为灯节,或称“ 元宵节”。这一天,人们有观灯和吃元宵的习惯。

  35、清明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五日前后,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同节气合一的节日。这一天人们常要扫墓祭祖, 郊外踏青。

  36、每年阴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又称“七夕”,起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中国特有的爱情节或情人节。

  37、中秋节在阴历八月十五,这个节的习俗是赏月、吃月饼。人们还把它叫做“团圆节”。

  38、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合称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

  39、重阳节,即阴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的代表,二九相遇,故名“重阳节”。重阳的风俗主要是 登高、赏菊、饮酒,以避不祥。在中国大陆重阳节已演变为敬老节。

  40、中国有56个少数民族,属于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就有1000多个。节日多以歌舞、文体等娱乐活动为主,带有 祭祀、纪念和祝颂的性质。著名的少数民族节日有“泼水节”、“火把节”等。 

  41、泼水节是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阿昌族等最大的节日。每逢傣历新年,人们都互相泼洒洁净的水,表示 除污秽,迎接吉祥幸福的新年。

  42、祖先是人类延续的根本。周代(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初年形成宗法制,把祖先崇拜制度化。自那时起,不但帝王祭祖,官员百姓也祭祖。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就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太庙(右图)。

  43、天地崇拜、祖先崇拜和君师崇拜被称为中国人的三大崇拜。“君师圣贤”实际上是指那些在历史发展中有杰出贡献的人物。“君”指历代帝王,“师”是指那些可为万世师表的圣人,传统上多指孔子和关公两个人。

  44、“妈祖信仰”在海峡两岸甚为流行,特别在台湾省,对妈祖的信仰历久不衰。“妈祖”也称“天妃”、“天后”、“天后娘娘”,两岸奉为海神。其实是宋代初年的一位女性,姓林,今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人,善观气象,可预知海上风浪,使当地渔民免除许多海难,死后被奉为神灵,祭祀烟火不断。

  45、中国的婚姻制度在古代经历了相当长的演变和发展,才形成一夫一妻制。在旧社会,婚姻必须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娶时须行“ 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46、中国古时候结婚时,新郎把新娘接回家后,举行结婚仪式,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然后夫妻 对拜,最后饮合卺酒,又称 交杯酒 。后来又发展成合鬓的仪式,即夫妻并坐,将两人一缕头束在一起,“结发夫妻” 一词由此而来。

  47、在中国中南地区的哈尼族、傣族、佤族、布朗族、景颇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区,普遍流行一种叫做“串姑娘”的习俗,就是小伙子通过对歌、交谈等方式找姑娘谈情说爱,选择配偶。

  48、近现代流行于佤族、傣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中的抢婚习俗,只是结婚的一种仪式,程序和 内容都是约定俗成的,也就是假抢。在此之前,双方早已换过婚礼,选定成亲日子,在迎亲那天,男方组织一帮人,把新娘“抢”回家去,新娘则大呼救命,女方家人假追一通。

  49、云南的彝族、白族和湘西的土家族有“哭嫁”的习俗。新娘出嫁前由父母、伴娘或女友相陪哭嫁,实际上是带哭腔的对唱。一般表达的是对父母、女友以及家乡难以割舍的感情,或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

  50、龙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是一种变化莫测的神物,使人感到神秘,同时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拜。封建帝王把它当作自己的化身,自称“真龙天子”;平民百姓把它当作神灵,表现出极大的虔诚。经过几千年的演变,龙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海内外的中国人都自称是“龙的传人”。

  51、凤是中华民族的祥瑞动物之一,凤凰是鸟图腾的丰富和发展, 也是由人们借助想象创造而成的,被看作是仁义道德、天下安宁的象征。   
52、麒麟是中华民族的又一祥瑞动物,一般认为它是由鹿及其同类演变而来的,具有统一与太平的象征意义。后来,人们多以麒麟比喻杰出人物,称聪明的小孩子为“麒麟儿”。  

  53、在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喜欢将经冬不凋、葱绿常青的松、竹和傲雪凌霜、冲寒怒放的梅花,并称为“岁寒三友”(右图)。

  54、饮茶的习惯发源于中国,茶至今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唐代陆羽著《茶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 陆羽 因此被尊称为“茶圣”、“茶仙”。

  55、陆羽的《茶经》之旨在于品,即注重茶的意趣而不注重它的功用。这也是中国茶文化的灵魂所在。

  56、茶叶的品种有很多。大的品种有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紧压茶。

  57、中国名茶相当多。红茶中以祁门红茶最出色;绿茶中以 西湖龙井、苏州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最著名;乌龙茶中以福建武夷岩茶为最佳;福建的茉莉花茶是花茶中的“魁首”;白豪银针是白茶中的上品。

  58、中国饮食文化世界闻名。从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来看,西方的烹调化身于天然,多从营养学的角度去考虑菜肴的结构和食品的成分;中国的烹调则化身于艺术,多从色、香、味、形去注重菜肴的外部表现和口感。

  59、通常说中国的“ 八大菜系”是指:鲁(山东)菜、川(四川)菜,粤(广东)菜,湘(湖南)菜,闽(福建)菜,苏(江苏,主要指淮扬)菜,浙(浙江)菜,皖(安徽)菜,湘(湖南)菜。著名的“北京烤鸭”源于山东,“龙虎斗”是广东名菜,“佛跳墙”则出自闽菜。

  60、中国人的姓名都是姓在前,名在后。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称号,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按照传统的习惯,中国人一般姓父亲的姓,但也有姓母亲的姓。名,代表一个人的符号,表示一种特定的含义或良好的愿望。   

  61、我国汉民族的姓氏有很多,在北宋时,有人对姓氏作了收集统计,编了一本《百家姓》,把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便于诵读和记忆,以后便广为流行,以致作为识字的课本。其实,《百家姓》并不止100个姓,这本书上共收了500多个姓。而实际上,中国人的姓多达数千个。   

  62、中国历代工艺美术品制作精巧,具有优良的民族传统和地方风格,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如商、周的青铜器和玉石雕刻,春秋、战国的漆器,汉、唐的丝织,宋朝的刺绣,明清的瓷器和景泰蓝等,为国内人民所喜爱,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63、中国织绣工艺,品种繁多,绚丽多彩。刺绣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著名的品种有江苏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和四川的蜀绣,合称为“四大名绣”。   

  64、中国古代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等材料为辅。它的主体结构是在前后木柱之上架设多层木梁,沿着梁垂直的方向再搭设木檩,在柱子上部、屋椽之下有一块“斗拱”,这是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从外观上看,古建筑都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   

  65、中国武术在国外被称为中国功夫,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格斗等动作为素材,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格斗,或编成徒手和器械的各种套路进行演练的民族体育项目。著名的徒手拳术有少林拳、武当拳等。   

  66、京剧是中国戏曲中诸多剧种的典型代表。京剧表演的艺术形式或艺术手段主要是 唱、念、做、打四种,组成一个十分和谐的整体。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京剧剧目非常丰富,有五千多个传统剧本。影响最大的有“三国戏”、“杨家将戏”、“红楼戏”。

  67、 相声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说唱艺术形式,是具有戏剧风格的语言艺术。它博采其他艺术说、学、逗、唱之长,以说为主。相声艺术的特点就是笑,无笑就不能算相声。相声艺术的笑来自它特殊的艺术手段——抖“包袱”,就是让可笑的东西突然地出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大笑。

  68、 南戏是中国最早的正式戏剧。北宋末年诞生于商业繁荣的温州地区,由街坊小唱发展而成,逐 渐流传到南方广大地区。演唱形式有独唱、合唱等,舞台气氛比较活跃、热烈。   

  69、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之一。从艺术上讲,它和西洋画有根本的不同。中国画注重“神似”,以写意为主,注重表现画家所追求的 意境和情趣。中国画家经常以诗入画,以印入画,而以书法入画为最重要。

  70、清朝乾隆时期有一批在扬州卖画的画家,他们主要以写意花卉为主,自由抒发性灵,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被当时“正统”派视为“偏师”、“怪物”。最具代表性的有八个人,即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 、郑燮、李方膺、罗聘,后人称他们为“ 扬州八怪”。

  71、“扬州八怪”中影响较大的是郑燮,号板桥,诗、文、词、曲都写得很好,书法也很有特色,但以画最为有名。当时人们赞他有 “三绝”(画、诗、书)、“三真”(真气、真意、真趣)。郑板桥以画兰、竹和石头出名,他的画充分体现了思想与个性,形象丰富多样,极其生动。

  72、中国古代的乐器,共分为 吹、拉、弹、打四大类,分别由金、石、土、木、匏、革、丝、竹等八种材料制成,史称“八音”。湖北省出土的著名的曾侯乙编钟,在八音系统中属金,是打击乐器,用大小不同的铜钟来显示音质。  

  73、中国有56个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大量民歌,其中汉族的民 歌数量最多,分布是最广,主要可归结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北方民歌以粗犷豪放见长,南方民歌以委婉秀美著称。而少数民族的民歌,更是五彩斑孄,美不胜收。
 


中国成语之最 240条

  最大的手:一手遮天

  最大的步:一步登天

  最大的嘴:气吞山河

  最尖的针:无孔不入

  最重的话:一言九鼎

  最贵的字:一字千金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最高的人:顶天立地

  最大的嘴:口若悬河

  最重的话:一言九鼎

  最长的文章:有头无尾

  最多的资源:取之不尽

  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

  最大的地方:无边无际

  最宽的视野:一览无余

  最奇异的动物:狼心狗肺

  最离奇的想法:异想天开

  最神秘的行动:神出鬼没

  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

  最公开的事情:尽人皆知

  最珍贵的东西:凤毛麟角

  最大的面积:无边无际

  最大的资源:取之不尽

  最大的意志:愚公移山

  最大的工程:开山辟地

  最大的瀑布:一泻千里

  最安静的地方:万籁俱寂

  最洁净的地方:一尘不染

  最华丽的地方:琼楼玉宇

  最小的邮筒:难以置信

  最远的分离:天壤之别

  最长的句子:文不加点

  最大的被子:铺天盖地

  最高的稿费:一字千金

  最大的影集:包罗万象

  最深的呼吸:气吞山河

  最宽的嘴巴:口若悬河

  最繁忙的机场:日理万机

  最彻底的美容:面目全非

  最发财的商人:一本万利

  最巧妙的贼:偷梁换柱

  最精明的扒手:凿壁偷光

  最高深的手艺:点石成金

  最大胆的构想:与虎谋皮

  最高贵的言:语孜孜珠玑

  最宽阔的胸:怀虚怀若谷

  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

  最厉害的贼:偷天换日

  最难的话:一言难尽

  最有价值的话:一诺千金

  最诚的忠言:金玉良言

  最大的誓言:海枯石烂

  最广的话:一言千里

  最有学问的人:无所不知

  最重的头发:千钧一发

  最高的地方:九霄云外

  最大的家:四海为家

  最爱学习的人:如饥似渴

  最爱工作的人:废寝忘食

  最长的时间:千秋万代

  最长的棍子:一柱擎天

  最成功的战斗:一网打尽

  最惨的结局:一败涂地

  最彻底的劳动:斩草除根

  最大的满足:天遂人愿

  最多的颜色:万紫千红

  最费时的工程:百年树人

  最繁忙的季节:多事之秋

  最高明的医术:药到病除

  最高超的技术:鬼斧神工

  最高明的指挥:一呼百应

  最好的记忆:过目成诵

  最大的眼:放眼世界

  最怪的人:虎背熊腰

  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

  最大的冒险:孤注一掷

  最错的追求:南辕北辙

  最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大的进展:一步登天

  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快的流水:一泻千里

  最大的本领:开天辟地

  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最大的幸运:九死一生

  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

  最好的司机:驾轻就熟

  最好的药方:灵丹妙药

  最好的箭术:一箭双雕

  最本分的人:安份守己

  最干净的交情:君子之交

  最佳搭档:狼狈为奸

  最无用的做法:捕风捉影

  最大的谎言:弥天大谎

  最成功的地方:不败之地

  最新的时装表演:沐猴而冠

  最韧的头发:千钧一发

  最坏的结局:不得善终

  最反常的天气:晴天霹雳

  最有效的禁令:不敢越雷池一步

  最不动脑筋的部落:群龙无首

  最深的缘分:不解之缘

  最荒凉的草原:不牧之地

  最差的视力:鼠目寸光

  最安静的时候:不声不响

  最勇敢的行为:螳臂当车

  最没吃的地方:不食之地

  最坚固的建筑:铜墙铁壁

  最可笑的绝食:不食周粟

  最壮观的赛马运动万:马奔腾

  最差劲的买卖:不惜工本

  最大的寿星:万寿无疆

  最坏的后代:不肖子孙

  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

  最肮脏的财产:不义之财

  最爱对月吟咏的骚客:吴牛喘月

  最大的抄袭:不易一字

  最锋利的刀剑:削铁如泥

  最难治的病:不治之症

  最诚实的人:心口如一

  最差的证据:不足为据

  最成功的生意:一本万利

  最佳的配对:才子佳人

  最奇怪的人:一鼻孔出气

  最悲惨的世界:惨不忍睹

  最困难的生意:惨淡经营

  最干净的地方:一尘不染

  最残酷的心:豺狐之心

  最可怕的吻:豺狼之吻

  最差劲的教学环境:一傅众咻

  最长的议论文:长篇大论

  最有效率的动作:一挥而就

  最长的夜晚:长夜难明

  最珍贵的时光:一刻千金

  最繁华的街道:车水马龙

  最不安的饭局:一馈十起

  最好的女婿:乘龙佳婿

  最有效率的劳动:一劳永逸

  最贪吃的人:吃不了兜着走

  最红的心:赤子之心

  最激烈的辩论:唇枪舌剑

  最大的叫声:一鸣惊人

  最荒凉的地方:寸草不生

  最有用的木材:栋梁之材

  最没价值的东西:分文不值

  最喜欢说别人好话:逢人说项

  最有效的讥讽:讽一劝百

  最大的鱼网:一网打尽

  最稀罕的东西:凤毛麟角

  最大的福:福如东海

  最有福的人:福星高照

  最成功的外科手术:狗尾续貂

  最危险的差使:与虎谋皮

  最正直的人:正人君子

  最神奇的魔术:海市蜃楼

  最高点:至高无上

  最好的男人:好好先生

  最南的捷径:终南捷径

  最精彩的魔术:虎头蛇尾

  最难做的菜:众口难调

  最多私宅的拥有者:狡兔三窟

  最傻的嫌犯:自投罗网

  最徒劳的工程:精卫填海

  最不管事的和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最大的树叶: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最大的声响:惊天动地

  最没见识的人:井底之蛙

  最大的磨难:九死一生

  最高的寿:寿比南山

  最黑的时候:暗无天日

  最厉害的举重运动员:拔山举鼎

  最受关注的难产:老蚌生珠

  最快的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最准的话:一言为定

  最有本事的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最不花钱的白吃:狼吞虎咽

  最悬殊的地方:天渊之别

  最有学问的人:博古通今

  最艰难的争辩:理屈词穷

  最尴尬的场面:理屈词穷

  最大的浪费:穷奢极欲

  最符合情理:入情入理

  最好的作品:传世之作

  最本分的人——安份守己

  最干净的交情——君子之交

  最好的窝——安乐窝

  最佳搭档——狼狈为奸

  最黑的时候——暗无天日

  最不花钱的白吃——狼吞虎咽

  最厉害的举重运动员——拔山举鼎

  最受关注的难产——老蚌生珠

  最无用的做法——捕风捉影

  最大的谎言——弥天大谎

  最成功的地方——不败之地

  最新的时装表演——沐猴而冠

  最好的搬迁——不次之迁

  最韧的头发——千钧一发

  最坏的结局——不得善终

  最反常的天气——晴天霹雳

  最有效的禁令——不敢越雷池一步

  最不动脑筋的部落——群龙无首

  最深的缘分——不解之缘

  最高的寿——寿比南山

  最荒凉的草原——不牧之地

  最差的视力——鼠目寸光

  最安静的时候——不声不响

  最勇敢的行为——螳臂当车

  最没吃的地方——不食之地

  最坚固的建筑——铜墙铁壁

  最可笑的绝食——不食周粟

  最壮观的赛马运动——万马奔腾

  最差劲的买卖——不惜工本

  最大的寿——万寿无疆

  最坏的后代——不肖子孙

  最先进的做饭——无米之炊

  最肮脏的财产——不义之财

  最爱对月吟咏的骚客——吴牛喘月

  最大的抄袭——不易一字

  最锋利的刀剑——削铁如泥

  最难治的病——不治之症

  最诚实的人——心口如一

  最差的证据——不足为据

  最成功的生意——一本万利

  最佳的配对——才子佳人

  最奇怪的人——一鼻孔出气

  最悲惨的世界——惨不忍睹

  最长的腿;最大的跨步——一步登天

  最困难的生意——惨淡经营

  最干净的地方——一尘不染

  最残酷的心——豺狐之心

  最有本事的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最可怕的吻——豺狼之吻

  最差劲的教学环境——一傅众咻

  最长的议论文——长篇大论

  最有效率的动作——一挥而就

  最长的夜晚——长夜难明

  最珍贵的时光——一刻千金

  最繁华的街道——车水马龙

  最不安的饭局——一馈十起

  最好的女婿——乘龙佳婿

  最有效率的劳动——一劳永逸

  最贪吃的人——吃不了兜着走

  最大的瀑布——一落千丈
 

中国旅游中的47个“四”2009-01-18 20:07 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鹳雀楼

  四大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

  四大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吉林长白山瀑布、山西壶口瀑布、黑龙江吊水楼瀑布

  四大天池:新疆天山天池、吉林白头山天池、青海孟达天池、浙江天目山天池

  四大名泉:山东济南趵突泉、江苏镇江中冷泉、浙江杭州虎跑泉、江苏无锡惠山泉

  四大鸟语:青海省海西皮岛、广东省东沙岛、辽宁省大连百鸟岛、山东省车由岛

  四大石林:云南石林、浙江淳安石林、福建大湖石林、四川兴文石林

  四大名亭:北京陶然亭、安徽醉翁亭、湖南爱晚亭、浙江兰亭

  四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

  四大鸣吵山:宁夏中卫沙坡头、甘肃敦煌鸣沙山、内蒙古包头响沙湾、新疆巴里坤鸣沙山

  四大避暑胜地:河北北戴河、江西庐山、河南鸡公山、浙江莫干山

  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

  四大碑林:陕西西安碑林、北京孔庙碑林、四川西昌地震碑林、山东曲阜碑林

  四大无字碑:山东泰山秦代无字碑、陕西乾陵唐代无字碑、苏州玄妙观宋代无字碑、北京十三陵无字碑

  四大醉石:安徽黄山李太白醉石、湖北黄冈苏东坡醉石、江西九江陶渊明醉石、福建福州戚继光醉石

  四大无梁殿:北京天坛斋宫、南京灵谷寺、苏州玄妙观、山西永济万固寺

  四大铜建筑:北京颐和园宝云阁、云南昆明金殿、湖北武当山金殿、山西五台山铜殿

  四大古城墙:陕西西安城墙、湖北荆州古城墙、山西平遥古城、辽宁兴城古城墙

  四大古石桥:河北赵州桥、福建泉州洛阳桥、福建晋江安平桥、北京卢沟桥

  四大宫殿:北京故宫太和殿、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山东泰山天贶殿、山西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

  四大回音壁:北京天坛回音壁、四川潼南石磴琴声、山西永济莺莺塔、河南郏县蛤蟆塔

  四大古观象台:河南洛阳阳灵台、河南登封观星台、河南商丘火星台、北京古观象台

  四大铁塔:广州光孝铁塔、湖北当阳玉泉寺铁塔、山东济宁崇觉寺铁塔、山东聊城铁塔

  四大双塔:辽宁北镇县双塔、宁夏银川拜寺口双塔、泉州开元寺双塔、四川达县真佛山双塔

  四大斜塔:苏州虎丘塔、四川南充白塔、辽宁绥中绥中塔、上海护珠塔

  四大古塔:河南登封崇岳塔(砖质)山西应县佛宫塔(木质)、山东济南四门塔(石质)、河南开封铁塔(琉璃陶质)

  四大金刚宝座塔:呼和浩特五塔寺五塔、北京正觉寺五塔、北京碧云寺五塔、四川彭县彭山五塔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领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四大盆地:新疆准噶尔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四川盆地、新疆柴达木盆地

  四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

  四极之地:黑龙江抚远县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东)、南海南沙群岛曾母暗沙(南)、新疆乌恰县帕米尔高原中苏边界(西)、漠河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北)

  中国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四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岛

  四大名镇: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河南朱仙镇

  四大雨都:重庆、四川雅安、台湾基隆、海南儋州市

  四大风城:新疆达坂城、四川江源溪城、台湾新竹市、云南大理下关镇

  四大古代水利工程:广西灵渠、四川都江堰、京杭大运河、新疆坎儿井

  四大人口稠密区:沪宁杭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成渝地区、京津地区

  四大进藏公路:青藏公路、滇藏公路、新藏公路、川藏公路

  四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

  新世纪四大工程:西气东送、西电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

  四大名观:陕西周至楼台观、江苏苏州玄妙观、北京白云观、陕西芮城永乐宫

  四大名塔:河南登封崇岳塔、杭州六和塔、西安大雁塔、山西应县佛宫塔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四大道教名山:江西龙虎山和三清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

  四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河南洛阳石窟、陕西大同云冈石窟
 

 


   扇子的起源
        扇子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最早出现在殷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故“扇”字里有个“羽”字。当时,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扇面上常绣以山水花卉,款式争奇斗艳,闺阁仕女手摇团扇,清风徐来,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娴雅文静的仪态,又能体现女性天真活泼的个性。
在扇子上题诗作画第一次出现于三国。据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有曹孟德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有一则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当时有位“老母”,“持六角竹扇,求书于王羲之”,“羲之为书五字”,她售出时便由十二文涨至“百文”。今浙江绍兴蕺山南边有“题扇桥”,相传便是王羲之题扇处。
北宋时,出现了携带极为方便的折扇。折扇,亦叫“聚头扇”、“撒扇”或称“聚骨扇”。其扇骨有用牛角、玳瑁、象牙、翡翠、湘妃竹、檀香木等珍贵材料制成;形式有琴式、如意头、竹节式、蚱蜢眼等;扇骨分七、九、十二、十四、十六、十八股之多。
       到了南宋,画扇、卖扇、藏扇之风盛行,并出现了扇铺和画商。明清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一种时尚。近现代的恽寿平、郑板桥、金农、石涛、任伯年以及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都是题扇画扇的艺术大师。眼下,这些名家的翰墨丹青扇子,每柄价值都高达数万,乃至数十万元.
扇面入字入画,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欣赏扇面书画务须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其中的艺术意蕴。老舍先生平生热衷于收藏书画扇,几十年来,他集得扇子有数百把,其中有明、清和现代书画家题诗作画的扇子,亦有戏剧界名流的书画扇。郑逸梅先生爱扇成癖,视扇为“书画皆绝的珍品”。他最珍爱章太炎的篆书扇和吴湖帆所绘绿梅的书画扇。当代女作家叶文玲有藏古玩的雅好,书画扇亦在她的收藏之列。她书房的书橱中有把扇面,上有刘海粟题写的“清风”二字;冯友兰题写的“明月”二字;裴艳玲书写的“乱石崩云”四字;华君武所绘的幽默画,曹禺的题诗等等,叶文玲非常珍爱。
扇子史传上最初称为“五明扇”。相传舜为广开视听求贤自辅,曾制作五明扇。殷周时期已出现了一种“翟扇”,那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鸡尾羽做成的,故有“羽扇”之说。《尔雅》中谈道:“以木曰扉,以苇曰扇。”从这可推测,早期的扇子可能是长方形的苇编物。早期的扇子并非用来纳凉,而是用作统治者礼仪之具,所以又叫“仪仗扇”。我国秦汉以后,扇子的形制主要有方、圆、六角等形,扇子的面料采用丝织的绢素,由于宫中用得多,故又称“宫扇”,隋唐两代,盛行于世的主要是纨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纸扇。宋以后,折扇渐渐流行。明清时期,浙江、苏州、四川等地盛产折扇,题字作画亦兴于此。这一精湛的技艺从明代开始传入欧洲,然后风行世界。

                               扇子文化与发展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级成部分,它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历来中国被誉为制扇王国之称。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纸、扇、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杆、蒲草等也能编强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制,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晶炎炎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历史,经数千年沿革演变完善改进已发展成为几百种的扇子家族,但总的归纳为二大类;一平扇(即是团扇、葵扇、麦草扇、玉版扇等)不能折叠,二折扇可自如敞开收叠。平扇来之于"障扇"(掌扇)"竹+捷"(古代用竹片编制成的扇子称"竹+捷")。战国秦汉时期,一种半规形"便面"其形似单扇门,故又称"户扇"单门扇可遮面窥视成为当时扇子的主流。"便面"一律用细竹篾编形制成,上至帝王,下至平民者使用它。
西汉时期,对称"合欢扇"(又称宫扇、纨扇、团扇),其形尚圆,合欢扇特点是面素白色以扇柄为中轴,左右对称似圆月,纨扇以竹木为架,面成圆形或椭圆形,用薄丝绢糊成。当时以中原一带所制纨扇最为考究,有"齐纨楚竹"之说,即指用山东绢和湖南竹制作扇面的纨扇。汉时十分流行这种纨扇,并赋诗颂之,如班婕的扇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此种对称式团扇出现后,历代沿用而不衰,并成为我国传统风格的扇型。
清代时,对称类型的扇面除圆形外,有长圆、扁圆、方圆、梅花形、葵花形、瓜凌形、腰形、马蹄形……这些扇形突出的特点是对称、轻 盈、工艺性强。
折扇,古称"聚头扇",或称为撒扇,或折叠扇,以其收拢时能够二头合并归一而得名。南宋时,折扇的生产已有相当规模。折扇盛行于明代,皇帝下召命宫内工匠仿制高丽扇,吸取外来工艺制作,促进国内扇子发展。


                            早期扇子的种类:

       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纸、扇、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杆、蒲草等也能编强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制,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扇子蕴藏着丰实的文化内涵。古往今来,扇子与人们日常生活结下不解之缘,一把小小的扇子,不但已成为融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扇子装饰已逐渐进各家各户,扇子已逐渐发展为艺术欣赏品,现扇子艺术价值大大提升,成为收藏爱好者的宠儿。


       羽毛扇至今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明文震亨《长物志》卷七:“扇,羽扇最古。”“扇”字从“羽”也证明了扇子大家族中,以羽扇的出现为最早。晋崔豹《古今注》:“雉尾扇起于殷世高宗。”据前秦王嘉《拾遗记》记载,羽扇始于周昭王时,有盂夏取鹊翅为扇之说,则羽毛扇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绢宫扇又叫纨扇、团扇、罗扇,它出现于羽扇之后、摺扇以前。西汉成帝的妃嫔班婕妤写过一首有名的《团扇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借咏团扇表露受赵飞燕嫉妒排挤恐受君王冷落的复杂心理。从历代散见的咏扇的诗赋散文来看,团扇盛行于西汉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间,宋代以后又与摺扇并驾齐驱,深受妃嫔仕女、文人雅士的喜爱。古代的绢宫扇大多制作精细,装饰华美:“团扇:近世士民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或瓷青湖色,亦有月圆、腰圆、六角之形,皆倩名人书画其上,名曰‘团扇’。柄用梅烙、湘妃、棕竹居多,亦有洋漆、象牙之类。”

                                                  


       藤编扇。藤是一种蔓生植物,有白藤、红藤、紫藤多种,质地柔韧。清代制扇艺人用很细的枯藤纶制扇面,经久耐用。

                                                   


       麦秆扇。清王廷鼎《杖扇新录》:“麦扇:以麦秆编成扁带,广寸余,圈作规形,如盆大,用竹片两面夹之为柄,中心贴五色绫缎一小圆,绣山水、人物,极细,麦色金黄而润,轻灵便捷,两浙人多用以燕居。亦有削细竹作一圈,密编麦秆,汇综于柄,以采缕结出栀子花、古钱、卍字诸形,皆儿女通行燕扇也。”他所说的麦扇就是麦秆扇,又称麦秸扇、麦草扇。

                                                    


       象牙扇。象牙质地细密坚韧,便于雕刻,并可染色,是名贵的制扇用料。北京故官博物院珍藏着一把以象牙篾丝编缀的雕花团扇(见上图),是清代乾隆年间广东官员进献宫廷的礼品。此扇呈蕉叶形,纵57.3cm,横34.1cm。扇面用洁白细润、宽不足1mm的极薄的象牙丝编成,均匀细密。扇面上镶有浅刻、浮雕和拨镂结合的染色牙刻菊、兰、佛手等花卉,布局严谨,色调稳重。扇边包镶玳瑁框,画珐琅彩绘花果纹柄把,上下嵌金星玻璃,棕竹柄梁,垂如意形铜镀金护,顶上镶有錾蝙蝠纹。柄梁上、中、下部分嵌有雕花玳瑁,卷云勾莲琥珀及雕夔龙嵌玳瑁护托。全扇突出了象牙丝细腻泽润的质感,庄重典雅,古色古香。

                                                      


       玉版扇。清王廷鼎《杖扇新录》:“玉版扇:浙之括苍山多巨竹,有围至二尺外者。碧湖之民能截而剖之,取其里阔五六寸、长尺许,熨之使平,其形上宽下稍杀,用红木,或明角、玳瑁,雕刻为柄,装以为扇,两面可镌书画。徐花农太史曾购置之,以奉曲园师。师爱其形制新巧,色白润如玉,因题为‘玉版扇’。”这种扇现在四川垫江也生产,又名“竹簧扇”。

                                                    


       轻便扇又叫袖珍扇,它收折自如,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一种是铁柄的,扇壳用铁皮冲压而成,涂以各色油漆,彩纸扇面,花样新异,价格低廉。另一种是木柄或竹柄的,用彩纸或香木做扇面,同样收折自如。

                                                  


       绸舞扇。绸舞扇、绢面花边折扇多为戏剧舞蹈用扇,有半绸全绸之分,扇骨以竹为主,也有用檀香木或牛骨的。扇面采用各式丝绸,印上或绘上花草图案,有的还加上闪光铝片,舞动时绚丽多彩,或金光熠熠。也有在扇面沿边外加丝绸花边作装饰,做成女用绢面花边折扇。

                                                 


       黑纸扇,不仅要制扇骨,还要经过糊面、折面、上色、整殂、砂磨、整理等八十六道工序。它的扉面要用质地绵韧的纯桑皮纸做原料,两面还要涂刷几层柿漆。涂刷扇面的柿漆要用力搅拌,搅拌后提至二尺高,漆液下垂成丝而不断,颜色乌黑而透亮时,才合用。经过这一系列精湛的工艺创作,使黑纸扇具有雨淋不透、日晒不翘、经久耐用的特点,既可消暑纳凉,又可遮阳避雨。

                                           


                         扇面书画的由来

       扇子的历史源远流长,它可上溯到远古的虞舜时代,晋人的《古今注》中记载:“舜广开视听,求贤人自辅,作五明 。”明人也有“舜始造扇”的记载,说明舜帝时就已经有扇子了。在商周时代,人们用雄雉鸡绚丽斑斓的长尾制成了“翟扇”,并出现了长柄的“雉扇”。扇此时成了帝王威仪的象征。雉毛扇到唐朝改成了孔雀毛。据考古发现,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铜壶刻有一个仆人手执长柄扇替主人扇风的图案,这是目前发现较早的扇子形象。汉末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用动物尾毛做成的拂尘,谓之“毛扇”。而另一种以禽类羽毛制成的羽毛扇,质地洁白,毛绒柔软,轻飘舒适。江南地区以白鹅羽毛制成的羽扇最为著名,多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到了汉代,丝织业开始发展,出现了“纨扇”,因用洁白细绢制成,故又称之“绢扇”。制作除了用绢外,材料也可用绫、罗、纱等丝织品,又因其“团团如明月”,也称为“团扇”。此形式的扇子深受中国古代妇女青睐,作为一种主流而大为发展,它在结构和装饰上力求精致、华丽、情趣和小巧,外形上有椭圆、海棠、长方、曲线等形状。此扇有的以檀香木制成,一扇在手,芬芳四溢,神思清爽,极具情调。大约在宋朝时出现了今日常见的折扇,因其可折叠,故又称折叠扇。折扇方便实用,在民间中广为流传。戏曲中的书生,常常人手一把折扇,成了一种象征。折扇绘画题诗始于明代永乐间,扇面画使得扇子升华为另一种艺术形式,为历代收藏家所珍爱。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骚客在扇面上留下的题诗、书法和绘画,备受人们的珍爱和收藏,由此而繁衍出来的另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扇面书画。扇面书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为后人留下丰富多彩的墨宝和艺术珍品。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的明代谢缙所绘的《汀树钩船图》,是传世的明代最早一幅扇面画。扇面画常用的题材有仕女、山水、花鸟鱼虫以及诗词书法艺术等。有时一把普遍的扇子,一经名家题诗作画而身价百倍。扇子精湛的工艺和传统书法诗词绘画的完美结合,两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真是妙趣横生,令人爱不释手。明代唐伯虎、文征明、沈周等人都喜在扇面上作画题诗。清代的扇面画最为丰富,名家辈出,如石涛、八大山人、任伯年、吴昌硕等,都是画扇高手,因而此时的扇面画,风格流派异彩纷呈,蔚然大观。折扇发展到明代嘉靖年间,分为杭扇、苏扇、宁扇等流派,它们的艺术风格和制作手法各有特色。杭扇与杭州的龙井茶、丝绸并称“杭城三绝”,有多种形式的制作,其中又以黑纸扇最为著名,它以柿汁涂扇面,色泽乌黑,经久耐用,既可消暑又可遮阳。苏州的折扇以白纸扇为主,制作考究,工艺精良,杭扇、苏扇多以竹子为扇骨,以纸绢为扇面,雅致细腻,素有“苏杭雅扇”之称。

 

 


美文及扇子欣赏

 

 

《代董秀才却扇》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莫将画扇出帷来,

遮掩春山滞上才。

若道团圆似明月,

此中须放桂花开。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资料]中国传统文化知识73项简介

http://m.sudunlaoyingcha.com/wmgw/441697/

推荐访问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题库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知识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党团知识竞赛题库(通用3篇)

党团知识

2022共青团员党团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锦集3篇)

党团知识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及答案]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

党团知识

高三政治教学网|2010届高三政治第四次月考试卷

党团知识

高三政治教学网|高三政治主干知识复习提纲经济生活部分

党团知识

高考政治大题必背|2010届高考政治主干知识复习:政治生活部分

党团知识

[高三金太阳联考试卷]2010届高三联考试卷政治试题

党团知识

[高三政治教学网]烟台市高三政治诊断性试题

党团知识

【高三政治教学网】临沂市高三政治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党团知识

人教2011课标版|人教课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基础知识复习

党团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