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把汗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构思指导教学案例

2021-05-18   来源:教师

话题作文构思指导教学案例

【案例主题】

    在话题作文的写作中,许多同学常常面对一个话题题目无从下手,话题作文的构思成为学生写作时的一大难点。这堂课希望通过话题分析、例文评点、拟题训练让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自己的参与来归纳构思方法,学会具体运用。
【案例过程】
一.通过分析例文,明确常见问题。
    分析一篇学生习作《桥》,请大家指出这篇文章的问题。
    学生看完文章独立思考,然后在全班讨论分析。
    归纳并明确:
    由于话题作文规定了一个很大的范围,而有的同学却没有对它再切分,所以,议论的往往泛泛而谈,记叙的往往不着边际,中心不明确。例如这篇以“桥”为话题的文章,有的同学既写改革开放,加入WTO,架起中外沟通之桥;又写改善城市交通的立交桥;还写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心灵之桥”等,总之,把能想到的统统塞进去,使整篇文章变成了大杂烩。
由于话题范围大,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有很多话可说,加上时间紧迫,来不及深思细想作通盘考虑就匆忙动笔,结果是先想到什么就先写什么,写到后来,觉得还漏掉什么就补写什么,导致思路不清晰,段与段之间逻辑关系欠紧密,结构混乱,毫无章法。
出示幻灯片1:话题作文构思最常见问题:
1.漫无边际,中心不明
2.思路不清,结构混乱
二.针对常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先请同学先发表自己的解决办法,充分肯定,并加以补充,归纳并明确:
对策1:学会切分话题,宽题窄做。即在仔细分析命题的同时,对话题进行切分,化“大”为“小”,分解出“子话题”来,使角度变小,使写作取材的范围缩小,这样有利于突出中心。
对策2:学些文章结构方面的理论知识,比如一些写作指导中关于各种文体的结构的知识短文。在阅读好文章的时候注意其结构特点。
对策3:养成写作前先拟提纲的习惯。拟提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理清思路,谋篇布局,进行通盘考虑的过程。
对策4:平时每次作文训练以后,向老师同学请教:这个话题可以从哪几方面来构思?这次作文本班最佳的文章结构是怎么样的?以学习其他同学结构文章的好方法。
出示幻灯片2:相应对策:
1.切分话题,宽题窄做。
2.先拟提纲,理清思路。
三.进行课堂练习,掌握具体方法。
1.审读揣摩,分析题意。
出示幻灯片3:
杭州市2003年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自信的人,能正确地对待自己,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坚信自己能取得成功。自信的表现多种多样,有不断进取的信心,有永不退缩的精神,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战胜挫折的勇气……只有充满自信,你才会不断发展。 
        请你以“自信”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要求学生思考并写出自己对“自信”一词的内涵的理解。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教师总结:
这个话题的关键词是“自信”,“自信”即“信自”,相信自己。提示语从多个角度解说了“自信”的种种表现,这个试题针对当代中学生自信心不足,感情脆弱,易受挫而动摇的心态,提示学生审清题意后,从身边的生活中选出最能触动人心的素材来写出自己的经历、见闻、故事、体验、感受来;也可以写出对“自信”这个问题的见解和看法。同时此题立意是多样的,可多角度来表现的(当然学生写时最好只选取一个角度来表现):可写成“我”应该要有“自信”;也可写成“我”在别人的开导与帮助下怎样树立了“自信”;更精彩的是写“我”帮助别人树立了“自信”。立意较为新颖别致,易显个性。
2.选好角度,明确主旨
(1)学会聚焦。
话题作文的话题一般比较宽泛,我们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泛泛而谈,势必漫无边际,中心不明。角度要小,就是要求我们将笔力聚集到一点,“择其一点,不及其余”,化大为小,宽题窄做。只写大范围内的一小点,给自己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的作文才能立意鲜明,内容充实。
出示幻灯片4:
2001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
你热爱生活吗?你关注生活吗?生活是个大课堂。只要把眼光投向生活,你一定会有许多新奇的发现、真切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从而获得知识,增强才干,美化心灵,树立志向……
请你以“关注生活”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生活中的某种经历,抒发自己的感悟;可以对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介绍生活中的某种新事物,作出自己的评价。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先请同学通过自己独立构思,列出提纲,再分发习作《加减乘除》,并分析比较,让同学们理解如何把大的话题聚焦为小的题目。
加减乘除
当了这么多年学生,四则运算的题目已做过不知多少道。一个个数字用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相连,便可得出许多不同的结果。日日做着这千变万化的题目,一天我忽然领悟到人的一生便如四则运算的题目,其中充满了“加减乘除”。这“加”和“乘”分别代表小小的成功和极大的成功,而“减”和“除”则分别代表小挫折和很大的挫折。而人度过其一生便如在做一道长长的四则运算题,要想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到生活不可能全由“加”和“乘”来连结,也不可能始终只有“减”和“除”,我们要正确地对待这“加减乘除”,见“加”和“乘”不可乐极而傲,逢“减”和“除”不可悲极而馁。
曾听朋友说,他亲戚的一个孩子平时学习极好,老师、家长都很喜欢他,对他期望很高。后来参加了高考,自我感觉不好,整日忧心忡忡。后来别人陆续接到录取通知书,而他没有,他绝望了,便以自杀给自己的一生画了个句号。而第二天他的录取通知书便寄来了。可悲啊,本来这学生可享受“加”和“乘”,他也本可以继续他那种“运算”,可他却被他自己所打倒,使这道题最后是一个失败的得数。我们难道不应该从这惨痛的教训中领悟到一些东西吗?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对自己的信心,你就不可能做好人生这道题。
大家一定都知道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他可以说是命运多舛的。他经历了多次在爱情上的失败的折磨,接着他又受到一个无比沉重的打击:他的听力逐渐丧失。这对他无异于一个大大的“除”,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意味着他将与他用整个身心去热爱的事业绝缘。可人们看到贝多芬没有倒下,他在他那沉默的世界里,用他炽热的心创造出振奋人心的乐曲,他奇迹般地将“除”转化为令人赞叹的“乘”!贝多芬靠的是什么?是毅力。只有具有顽强的毅力和对生活的热爱才可以处理好生活中的“加减乘除”。
要成为生活中的成功的演算者,最重要的是要有对真理的执著的追求,众所周知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可哪知当初他做实验时,他每天在日记本上记载实验情况,用“NO”代表失败,就这样他记下了上千个“NO”,也就是有上千个“减”。有多少人忍受得了这上千个“减”呢?终于有一天达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一个线圈掉进磁场,他发现产生了电,多么漂亮的“乘”啊!如果法拉第像那位因高考中自己想出来的挫折而自杀的学生一样易于灰心、气馁,那他还不知应死多少回呢。而最终他也就永远不可能得到真理的青睐。法拉第便时用执著的追求换来了生活中的美果。
有一些人相信老天掌握人的命运,怨自己命苦,恨老天不长眼,可我不相信。生活本来不可能一帆风顺,马克思曾说过,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崎岖的小路,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峰。而我想说生活中也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既自信,又有顽强意志,又有对真理的执著追求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峰,人的命运只掌握在自己手里!
朋友,用你的热情去对待生活,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加减乘除”,你就会在演算生活这道题时有出色的表演,得到成功的答案!
教师归纳:这篇文章是以“生活”为话题的,这个话题如果泛泛而谈,写写人生感慨或议论人生哲理,可能就难以写出精彩的作文。而这位小作者却运用联想和想象,巧妙地将生活这个大题目纳入“加减乘除”这个简简单单的数学名词中去,自然地提出人不可“乐极而傲”,“悲极而馁”的论点。撷取了三个典型事例,由反到正,先分后总,在小题目中阐明了怎样正确对待人生的大道理。 
(2)深入挖掘。
要使文章主旨有深度,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挖掘话题所蕴涵的精神风貌、社会含义和时代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见微知著。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请同学分析习作《耳朵“挑食”》。
耳朵“挑食”
长久以来,耳朵一直是直接接受外界声音的媒介。可如今,耳朵变得会“挑食”了。
    变化之一:吃软不吃硬
这是耳朵变化的一方面,已成了耳朵的通病。有哪个人会喜欢经常听到别人对自己呼来喝去或厉声厉气的?特别是一些干部同志,他们的耳朵更是专门挑软挑滑溜的吃。如此挑食,日久天长养娇了耳朵,于是非软不吃。这就使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某局,不少人围着局长,局长长,局长短的叫个不停,一边点头哈腰,一边递烟送酒,而局长却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变化之二:吃麻不吃辣
    不知何时耳朵变得“吃麻不吃辣”了。针对耳朵的这种变化,应运而生了许多两面三刀的吹牛拍马之徒。他们挖空心思积攒了许多麻酥酥的好听话,专门去应付他们的上司。因此,这些人往往提升得很会。不过,拍马的目的是为了骑马,我奉告那些不吃辣的耳朵们,要小心啊!
    变化之三:吃肥不吃瘦
    记得以前有一位朋友问我,世界上什么眼最好看?不是丹凤眼,不是杏核眼,而是钱眼儿。现在有些人的耳朵好像从钱眼里长出来的,食性极刁,吃肥不吃瘦,认钱不认人。我想,这些耳朵会不会因为吃多了钱,而有铜臭味呢?
    另外,有的耳朵还“吃上不吃下”。这似乎跟古时的官员瞒上欺下的性质差不多,他们对上级的话坚持照办,而对下级和老百姓的话却置之不理。
    我们从小到大,眼睛看到的,书上说的,大多鼓励说真话。可说真话还得遇到听真话的耳朵。
    如果耳朵变得更加会“挑食”,恐怕真话要消声匿迹了!
教师归纳:作者把某些社会现象比喻为耳朵“挑食”,与当今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入木三分,耐人寻味。
(3)探求新意。
一次,某电台请一位商业奇才谈谈成功之道,他问大家:“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地拥去,然而,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路,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怎么办?”有人说绕道走,也有人说游过去,但他含笑不语。很久,他才说:“为什么非得去淘金?为什么不能买一条船搞营运?”大家愕然,但想一想,又不能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在那样的情况下,你宰得渡客只剩一条短裤,人们也会心甘情愿——因为前面有金矿啊!“干他人不想干得,做他人不曾想的。”这就是成功之道。这个故事也启示了我们:言他人所未言,写他人所未写。
有时,从材料的相反方向思考,会有另一番收获。。
请同学分析《为金钱正名》。
为金钱正名
道学家见到了美女,口诛之,然其心爱之。金钱,今天也就如这样的美女,“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金钱须臾不可缺,没有人敢说自己不爱钱,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得看钱来得是否正当,同时还应该看是否“用之有道”吧。
“金钱是万恶之源”,人们看惯了对于金钱的疯狂追逐和攫取而衍生的种种罪恶,出于激情才如此诅咒金钱,乃至有后来的以讹传讹——其实它的原话是“对于金钱的迷恋是万恶之源”,这才更为准确。迷恋金钱的目的乃是为了他“暗中所迷恋的一切龌龊行为”,至此我们应该明白那些富贵之徒为什么总是一掷千金,追欢买笑,为什么一富就奢了。
金钱对于人生须臾不可缺,但人生并不需要太多的金钱,是指居家过日的必需,是指一项事业上的必要用度,是指失学儿童的几载学费,是指普通学者的一本书。金钱对于人生一切有价值的事业,不仅不是“万恶之源”,而且还是“万善之本”,它除去了骄奢者的荒唐与不洁,体现为公正与善行。鲁迅先生驳斥那些将金钱看成是“肮脏的东西”的人:应该去摸他的胃,看看其中鱼肉消化完了没有,或者饿他几天,再听其言论,才有正确的结论。如果我们在不得温饱的人面前谈论金钱的肮脏,或者在锱铢必较的家庭主妇面前诅咒金钱的罪恶,那是不会有一个听众的!如果钱能使贫者得温暖,使寒酸者变通达,能使祸转福,使危为安,我们应该对它三呼“万岁”!
为金钱正名!看过美国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后,我更坚定了这样的想法。这部荣获多项奥斯卡奖的影片说的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件真人真事,辛德勒原是一位捷克军火商,他本可以利用军火生意发战争横财,但是这位尊敬的辛德勒先生却在战后陷于破产。他用一笔笔钱买通了纳粹党卫军军官,保护了上千名犹太工人免遭纳粹的杀害,他还允许工人制造出不合格的枪弹,甚至花钱从别的军火商那里买来枪弹充填,他为此耗尽了全部的金钱,在战争结束后他还跪着向那些他救下来的犹太工人说:从前他有些太挥霍了,不然……他的汽车还可以用来换下十个人,他的金别针也还可以救下两个人……那些被他救下来的犹太工人铸了一枚银戒指,上面用希伯来文刻着“救一个人,就是救全世界”,送给辛德勒先生。正是由于他高尚的品行,这些被他救下来的人在波兰繁衍生息,如今已有4000多人。辛德勒先生的钱没有一点肮脏,它的每一元每一分都那么流光溢彩,那不是金子本身的光辉,而是辛德勒先生人格的闪光!
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的动机各有不同,既有像恩格斯所批判的迷恋金钱的“庸人”,也有像辛德勒先生这样高尚的人。单是为了辛德勒先生,也需要为金钱正名!因为正是辛德勒先生以及如它那样的人改变了我们对金钱的认识,并且使我们感动……
教师归纳:此文实际是在为能正确看待金钱,正确使用金钱的人正名。金钱须臾不可缺,应“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再如:《失败并非成功之母》《我说“知足常乐”》、《王婆精神小议》、《“良药苦口利于病”异议》、《严师未必出高徒》、《也说“班门弄斧”》等,我们都可以从题目中看出作者的另辟蹊径。
3.围绕中心,选取材料。
无论哪种文体,都必须有材料可写,而材料的来源多是从自身经历、阅读书本、联想想象中来。有的同学觉得材料枯竭,觉得无话可说;有的同学觉得材料太多,难以取舍。前者要仔细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寻找大脑中储存的材料,包括自己的、他人的,听过的、看过的,只要努力挖掘,总会有适合的材料可写。后者要围绕中心选取材料,从文章的角度出发,考虑文章的整体效果。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请学生讨论罗丹此举用意何在?
教师归纳: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在材料的取舍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材料的取舍首先以是否符合文章的中心为标准,为了避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一定要围绕中心选材。
选择材料其次要考虑真实、典型。真实材料才能写得生动而且独具个性,典型材料有广泛代表性,说服力强。
选材切忌写自己不熟悉的人,未经历过的事,但是也不能千人一面,写些陈词滥调。那么,就要我们同学在生活多做有心人。
4.谋篇布局,清晰明快。
有一则外国幽默,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颇能谈出点门道来。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而中间部分,要有条有理,结构清晰。
精彩的作文一般从构思上看有几个特点:题目有文采,开篇有特色,结构能出彩。
出示幻灯片5:话题作文构思方法:
1.审读揣摩,分析题意。
2.选好角度,明确主旨
(1)学会聚焦。
(2)深入挖掘。
(3)探求新意。
3.围绕中心,选取材料。
4.谋篇布局,清晰明快。
四.明确构思要求,进行拟提纲练习。
出示幻灯片6:有一个故事:在希腊的国土上,有一个凶狠的强盗,他抓走了一批又一批无辜平民,强迫他们住进自己开设的旅馆里。旅馆里设有统一尺寸的铁床,矮小的人躺上去,空荡荡的,他就拼命把人拉长;高大的人躺上去,双脚露在外面,他就残忍地把人的腿砍掉。这个希腊强盗妄图把所有的人都纳到他规定的统一尺寸里。
    请你以“尺寸”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写作指航]
>这则寓言故事看似荒谬,但现实世界中不是也有那么多的标准尺寸吗?不是也有妄图把人纳入统一尺寸中去的强盗吗?这个强盗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甚至我们自己有时也会不自觉地充当这个强盗,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人和事。 
这个话题虽有些抽象,但可以化为具体的东西,可以写与此有关的事,也可写自己对“尺寸”的独到见解。
[佳作示例]
尺寸
丁义
我首先想到的是教育制度,中国的教育制度,这是一个初三学生特有的思维敏捷度。但面对着到计时牌上的90的数字,我又能说些什么呢?大吐苦水抑或是抨击中国的教育制度?九十天不能改变一个世界,九十天只能改变一个自己,起码是改变一下自己的将来。
所以我只好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尺寸的故事。
我把筠溪叫做姐姐,她是我妈妈同事的女儿,人如她的名字一样美,成绩却没有名字漂亮,在读了一年技校后,就在这条小小的街上开了一个酒吧,和朋友一起经营着。她的妈妈也就没有再管她。
我在初三的寒假里很神经质地退掉了一个补习班,理由离谱得让人咋舌:人太多了。家附近的环境又实在太吵,我于是带了书本去找筠溪姐姐。
她们的生意白天清淡得可怜,很安静,所以我天天去。在我没日没夜没死没活地把作业做完后,我连书本也不带去了,日日就坐在昏暗的吧台前帮姐姐叠那些要挂起来的纸鹤。
“你是个好学生,你应该去看看书。”筠溪说。
“我讨厌别人叫我好学生。”我灌了一口橙汁。
“但是学生只能分为好和坏两种,我就是坏学生。”她耸耸肩。
“为什么?”我继续飞舞着双手。
“不为什么。那是惟一的尺寸。”她淡淡地说。
尺寸???
是我们这一代人将要去改变这个尺寸,还是这个尺寸已经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谁也说不清。
我每天下午泡在酒吧里,在黄昏酒吧里人渐渐多起来时逃回家,我还是摆脱不了一切,我是一个好学生,这是筠溪姐姐说的。
一眨眼,初中最后一个学期就要到了,我去向筠溪姐姐告别,表示我以后不会常来了。
“好好去适应那个尺寸。”她说。
我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我熟悉的世界,卷子的油墨香和飞舞的粉笔灰又开始包围了我, 我忘记了酒吧里怡人的苏打水的味道,还有筠溪姐姐。
最近一次去是因为路过,我告诉她保送不会有太大的希望,我决定放弃,然后考自己理想的学校。
“为什么?”她很惊讶地问。
“不为什么。好成绩是保送好学校的惟一的尺寸。”我也这样回答她。
她笑了笑说:“你一定可以成功的,一流的重高是你的尺寸。”然后她又指指吧台说:“我不合你们的那个尺寸。我在商店里买鞋,只有适合你的36码,没有适合我的37码,我穿36码,爸妈会说挤脚,别人看着也别扭。”
其实,我们的世界,又岂像是在鞋店里鞋子断了码一样简单呢?如果真的只像我们的脚一样相差一码,那又有谁看得出来,又有谁在乎呢?那个尺寸恐怕是人与人之间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吧,深得让人毛骨悚然。
我最后还是与筠溪姐姐道了别,打算去一心一意准备我的中考,一心一意只奔我的杭高。寒假里的一切,只是一个故事。
走出那家小酒吧时,天色已晚,浓密的梧桐树后隐隐约约露出小酒吧的名字,对我来说是那样的刺眼,它最终还是让我感到了彻骨的寒冷:
——尺寸。
[佳作鉴赏]
    这篇文章写在中考前,大多数学生都在大发感慨或大发牢骚,呼吁打破标准尺寸,但都显得直白而单薄。这篇文章通过“我”和筠溪姐姐的对话来反映尺寸带来的鸿沟,但作为毕业生的“我”,却有着更深层的理解,“九十天不能改变一个世界,九十天只能改变一个自己,起码是改变一下自己的将来。”“我”对于尺寸深恶痛绝的时候同时也是无可奈何,“我”只能去适应考试的尺寸,学校衡量好学生的尺寸,社会衡量人才的尺寸。
 
案例反思
    这堂课之后,我又讲了结构全文的具体方法:怎样拟题,怎样开篇和结尾,怎样选用不同文体形式使文章更出彩,怎样运用一些写作手法使文章构思更精巧等。学生总体感觉不错。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课比较实用,但“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课堂的容量还是小的,要使学生的作文真正能反映他们的心声,除了写作技巧的传授之外,更应注重生活的积累,使学生能真正张扬个性,融入真“我”,敞开心扉,抒发灵性。
 
 
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方案设计
举手的感觉
【训练目标】
1.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从记叙中寻找议论的突破口。
3.告诉学生一个题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表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训练过程】
一、导入课堂:
今天我们进行说写训练课,本次话题——举手的感觉。
这节课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说话训练,从日常生活中举手时的心理、举手的感觉、举手的故事、举手的态度、对举手的看法等谈起,相信大家一定会踊跃发言。第二部分写作训练,从子话题“难忘那一次举手”、“举手的感觉”、“由举手所想到的”、“谈谈举手”中选择两个话题,进行片段练习。
出示:本次话题:举手的感觉
①难忘那一次举手
②举手的感觉
③由举手所想到的
④谈谈举手
二、说话训练(主持人A、B同学上场。)
1.引出话题。
A:每当有一朵花儿凋谢,就会有一颗种子成熟。
B:每当有一个声音在深情呼唤,就一定会有一个声音在远方回响。
A:每当一个人在辛勤地付出,不久的将来,就一定会得到真情的回报。
B:每当有一个学生举起那充满希望的手,就一定会有一位老师在聆听他对人生的感悟……
A:请举起你的手,告诉我们你最难忘的一次举手经历。
B:请举起你的手,倾吐你举手的心理路程。
A:请举起你的手,发表你对举手的观点。
B:请举起你的手,谈谈由举手所想到的人生哲理。
A、B(合):本次话题——举手的感觉。
2.亮出第一个子话题:难忘那一次举手。
A:寒窗8年,举过无数次手。
B:那一次举手或许决定了你一生的命运。
A:那一次举手或许激活了你学习的兴趣。
B:请举起你的手,告诉大家你最难忘的一次举手经历。
(请两三名学生讲述自己最难忘的一次举手经历。)
A:(评):或给予启迪,或给予鼓励,都使我们成长,都使我们深记。
3.亮出第二个子话题:举手的感觉。
A:哎,B,还记得你小时候举手的情形吗?
B:那个时候身子站起来,手儿举得高高的,嘴里叫着“老师,老师”,巴望着老师能点自己的名字。看,我这儿还有两张小学三年级的一次市级观摩课上我们同学举手的照片呢。
(向全体同学展示小学时同学们踊跃举手的放大照片。)
A:哇,勇敢而又自信,活跃得像一只只小鸟哟。
B:可不?儿时举手那么踊跃,而现在就顾虑重重了。是什么使举手变得如此困难,使纯真的我们变得如此复杂?
A:同学们,请把你对待举手的态度与举手的感觉说给我们分享,高举你的手!
(请两名学生讲述自己对待举手的态度及举手的感觉。)
B(评):或自卑,或虚荣,或无所谓,但它是人生成熟的一种表现。
4.亮出第三和第四个子话题:由举手所想到的和谈谈举手。
A:举手虽然司空见惯,却有它独特的作用与深刻的内涵。联合国代表举手能引领世界风云,人大代表举手能推动国家的发展浪潮,而我们的举手又表现了什么?你又由此想到过什么?请大家互相讨论,谈谈“举手”。
(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谈对举手的看法,选出小组代表发言。)
B(评):看来,举手不仅象征着勇气,更是你对人生态度的体现,勇敢、果断、沉着,这正是大家对人生品格的追求。
5.采访最爱举手和最不爱举手的学生。
B:下面,请本班最爱举手的同学×××来谈谈他举手时的感觉。
A:请问×××同学,你平时少言寡语,每一次举手时经历的又有怎样的心理斗争呢?
6.主题升华。
A:举手是把握机遇的前提,是超越自我的表现,是勇敢者迈出的第一步,是成功者走向胜利的基石,更是勇气与实力的象征。
B:风平浪静时让我们积蓄实力,惊涛骇浪时让我们从容应对。
A、B(合):请坚定地举起你的手!
(两位主持人退场)
三、写作训练
1.请大家从黑板上的4个子话题中选1个,写片段,不少于300字,时间15分钟。
2.讲评两篇习作(从①、②子话题中选一篇,③、④子话题中选一篇),学生读文章并谈构思。
其他学生从结构、主题、写法等不同角度进行点评。教师视情况稍作点拨,重点可放在③、④子话题中谈论话题的切入点和文章的结构上。
四、教师小结
举手不仅仅是勇气与实力的表现,也是一次机遇的把握。上帝给你一只红苹果,请举起你的手,牢牢地将它接住,也许,你的人生从此就会更加灿烂辉煌。
五、布置作业
写作:从①、②子话题和③、④子话题中分别选一个,写片段,修改后抄在作文本上。

【捏把汗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构思指导教学案例

http://m.sudunlaoyingcha.com/jxzl/238537/

推荐访问

热门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怎么写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学校领导与教师谈心谈话记录内容(合集三篇)

教师

高校教师师德总结精选五篇

教师

高校教师师德总结(合集三篇)

教师

中小学教师培训年度总结【汇编三篇】

教师

教师嘉奖奖励主要事迹精选五篇

教师

高考百日誓师教师发言【6篇】

教师

三年级语文教师教育随笔集合5篇

教师

初中美术教师的工作计划精选六篇

教师

小学英语教师教育简短随笔范文五篇

教师

幼儿园中班教师教育随笔五篇

教师